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19年第12期
编号:13450221
泻心汤类方在痞证治疗中的应用(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15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9年第12期
     【摘 要】 痞证在临床上具有多发性、反复性问题,《伤寒论》中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治疗痞证效如桴鼓,文章总结痞证以及其病因病机、分型及治疗以体现经方治疗痞证的疗效。

    【关键词】 痞证;泻心汤;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56.3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3-0075-03

    痞证的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又称为“否”“痞满”“心下痞”“胃痞”,为临床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患者自我感觉胃部胀满不适,查体按压胃脘部可见其濡软或痞硬,患者少有疼痛症状[1]。结胸证的病位也在心下,《伤寒论》指出若心下痞满且兼有硬、痛之感,当为结胸证,若仅有痞满而无疼痛症状者,为痞证[2]。可见,结胸证与痞证病位皆在心下,二者临床表现上皆有痞满不适的表现,但结胸证有疼痛的症状,而痞证无此症状,其治疗方法,所选方剂也不相同,在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1 病因病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共司饮食水谷的受盛与传化,其中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只有当二者功能都正常时,饮食物才能被顺利消化、吸收并转化为富有营养的精微物质,输布至全身各处。脾主升清,若清气不能上升,则会发生泄泻、完谷不化,胃主降浊,浊气不降,则胸膈胀满不舒,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而痞证的发病多因用药不当,如过度使用下法、汗法,饮食不当,情志内伤,过度劳累等伤脾胃气机而成痞证。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说到:“诸痞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痞塞而不宣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