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 202007
编号:13846392
互联网+中医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2030(1)
http://www.100md.com 2020年4月1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07
     【摘 要】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国家政策,但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缺乏合理看护、家庭负担重、医疗资源配置不均等现状加剧,养老既是社会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结合中医药防治慢性病的优势及健康中国2030计划所带来新机遇,提出打造互联网+中医智慧医养社区服务模式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改善我国老年人慢性病医养现状,实现我国社区医养结合服务产业全面升级提出可行性探索。

    【关键词】 互联网+智慧中医;慢性病;医养结合;健康中国2030

    【中图分类号】R197.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3-0108-04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老年人口的占比不断增加。按照WTO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是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到总人口数的7%,则该国家或区进入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年鉴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进入老龄社会,放开二胎后生育率反而继续逐年下降,目前我国老龄化处于不断加剧的情况。随着老龄化加剧,患病老年人逐年增多,老年人健康已影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健康中国2030。促进老龄人口健康养老更好的助力健康中国2030,为此,通过“互联网+中医智慧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的初步研究,助力健康中国2030。

    1 养老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需要提供养老照护的老年人增多 众所周知我国2014年就进入老龄社会,2019年11月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2.57亿老年人,和发达国家一样,我国面临养老的问题,提供养老照护已经成为国家民生工程和国策,随着放开二胎政策后生育率反而逐年下降,我国进入老龄化的人口和比例只增不减,需要提供养老照护的老年人逐年增多,而且其中75%的老年人患有一种以上的老年慢性疾病,成为我国养老的一大特点。杨春梅等[1]对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研究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达到70.03%,其中慢性病病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张晗等[2]对我国六省市社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共病现状研究表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白内障和关节炎是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的5 种慢性病。慢性病已成为全世界主要死因,我国由慢性病造成的死亡约占所有死亡的 88%[3]。慢性病导致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增加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和死亡风险[4]。由于老年人常罹患多种慢性病,即共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定义,共病是指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疾病[5-6]。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而慢性病逐年多发,共性病普遍存在,病程时间长,需要长期照护治疗,严重影响了我国总体老年居民的身体健康,养老照护中难点和关键点是如何照护好合并有慢性病的老龄人,这些对我国如何提供更好的养老照护体系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国务院提出的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顺利实现。

    1.2 出生率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照顾能力缺位 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是我国养老发展的新政策和新趋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房价、高负担、高消费等,导致我国人口出生率和发达国家一样在逐年下降。即使2017年开始放开二胎了,但出生率也在逐年下降,现在及今后多子女的大家族现象基本消失,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而且随着城镇化的普及,两代人分居的倾向增加,子女和父母分开居住的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家庭结构的改变、家庭照应功能的外移和家庭照护资源的相对匮乏[7-8]。而慢性病具有病程长、多种疾病并存、恢复慢、多数无法完全治愈的特征,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养老照顾是一个长期且艰巨的过程[9-10]。随着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面对高消费以及子女教育负担,大部分人承担不起,导致生育率下降,家庭结构小型化。同时随着国家快速普及城镇化以及通讯交通的发达,子女外出忙着事业,两代人分居现像越来越普遍,大部分父母一年见到子女的次数可以用个位数统计,导致子女所能提供给老人所需的基本照护和现实社会中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照护不对称。

    2 目前我国养老照护模式及现状

    目前我国养老照护模式有家庭照护、社区照护和机构照护。家庭照护主要由子女、配偶或者雇佣的护工来执行,但是随着我国“4-2-1”家庭结构及空巢家庭的增多,子女同老人一起居住的越来越少,家庭照护的压力日趋增大,远不能满足对老年人照护的需求[11-13]。社区照护主要依靠政府及当地社区开展养老照护,照护中心离家不远,又与亲戚、周围街坊邻居为伴,社区照护模式从形式和心理上,更容易为我国老年人接受,可能成为今后养老照护的主要形式,但是仅仅依靠政府及社区的投入和管理,远不能满足养老市场的需求。机构照护主要由各种形式的医疗机构、各级政府机构给予照护,但在管理水平、养老配套设施、医护人员素质及收费标准等方面良莠不齐,市场占有率不理想[14-18]。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例,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置随意性大,规模不一,缺乏统一的管理模式,以致在医疗护理上定位不够准确,特别是老年人的社区护理 [19]。我国医养结合服务队伍在人员配置上不论是数量还是素质都无法满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养老护理行业的劳动强度大而工资相对较低,且社会认可度低,难以吸引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目前养老护理行业的从业人员多受教育程度较低,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特殊的护理、康复等专业性极强的服务,对从业人员有较高的从业技能要求,尤其需要一定医疗护理的背景知识。

    綜上,我国目前的三种老年照护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这就要求在研究国内外养老模式的同时,通过对比分析,整合各种养老模式的优点,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

    3 探索构建新时代互联网+中医智慧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照护模式

    3.1 顶层设计,构筑新时代下国家养老产业体系 在我国步入老年社会后,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做好养老照护不但可提高全民健康,而且减轻了老人、子女以及社会负担,上升到了国家政策,通过国家顶层设计,把方向,定方针,做好我国养老照护服务。, 百拇医药(李思怡 朱首伦 梁琪)
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