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 > 2012年第5期
编号:12825480
如何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版 2012年第5期
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总结,专家简介
     2004—2005年以来,我国华东等省份相继发现并报告了一些以发热伴全身酸痛,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甚至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的病例,之后确诊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或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但是在2010年5月之后,从众多的散发病例中分离出了另外一种病原体。经对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的致病病原体进行鉴定、全基因组基因序列分析,明确是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新病毒感染,并暂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命名此病。借此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指南,分别对其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各方面均作了详细的规范。

    病原学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是新型布尼亚病毒,但是需要与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相鉴别。

    目前认为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体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病毒基因组末端序列高度保守,与白蛉病毒属其他病毒成员相同,可形成锅柄状结构,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裂谷热病毒的氨基酸同源性约为30%。

    解读:由此看来,对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需要分析多种原因,除了之前认识到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外,还需要排查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二者的临床表现极度相似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78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