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全科医学.读者》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825481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12年5月1日 盖中涛
第1页

    参见附件。

     解读: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属于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无形体属,是一种侵染人中性粒细胞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小球杆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可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岩藻糖基化和唾液酸化糖基化折叠蛋白结合,以膜包裹的包涵体形式生存和繁殖。约20%~80%的急性期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到桑葚体[1],一般认为起病1周后很难找到。目前,国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发病率还不清楚,该病的疫源地、传播媒介、临床表现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非常相似,临床上难以鉴别。国内监测情况提示:具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候群的病例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因此认为:目前国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发病率不高。

    解读:该病的治疗原则:早期、足量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积极预防并发症。 多西环素为首选药物[1,8], 成人推荐剂量为100 mg/1次, 2次/d, 必要时首剂可加倍, 重症者静脉给药。治疗疗程5~14天。一般用至退热后至少3天, 或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 各种酶学指标基本正常,症状完全改善。儿童、对多西环素过敏者或孕妇可选用利福平。避免早期应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关于经验性治疗,建议:对疑似病例早期试验性应用多西环素,48小时无效停用。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