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04年第5期
编号:11071819
苏东坡练瑜伽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1日 《健身科学》 2004年第5期
     健康始于此心自律

    瑜伽之学,源于印度,瑜伽之义,旧释为相应,新释为连合,皆指会二元于一体,融心物而超然之意;与本土之天人合一,性命双融之说,意颇相似。

    苏东坡曾经说:“未有天君不严而能圆通觉悟者。”身心健康,皆始于此心的自律。人在能获得心的宁静之前(心情宁静便是佛学上之所谓解脱),必须克服恐惧、恼怒、忧愁等感情。在黄州时,苏东坡开始钻研佛道,以后的作品也就染上了佛道思想的色彩。

    苏东坡的弟弟子由练瑜伽术倒是走在了他前面,根据子由自己的话,是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他从一个道士学的,这个道士曾给苏东坡的次子看病。子由到淮扬送兄长到黄州时,苏东坡发现弟弟外表光彩、精神焕发。子由在童年时夏天肠胃消化不好,秋天咳嗽,吃药不见效。现在他说练瑜伽术和定力,病都好了。苏东坡到了黄州,除去研读佛经之外,他也在一家道观里闭关七七四十九天,由元丰三年冬至开始。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可以看出,他大部分时间都练习打坐。他在一篇文章里写到:“道术多方,难得其要,然某观之,唯静心闭目,以渐习之,似觉有功。幸信此语。使气流行体中,痒痛安能近人也。”

    印度瑜伽术功夫及其理论何以中国道家比中国佛家反易于吸收?其理亦至为简单。诚然,中国佛教中亦有禅宗一派,专下打坐功夫,为印度佛教与中国道教哲学之混合。不过,实由中国道教先有自然之基础,才能吸收瑜伽之要义。道家之特点在于重视自然的冥想沉思,重视由清心寡欲以求心神的宁静,尤其重视由修炼以求身心俱健。

    在其他身心哲学里,再没有把心灵和身体锻炼结合得那么密切的了。练瑜伽术时,先控制反射和不随意肌,进而使精神能力得到加强,其益处为身心两面。由于采取身体的某种姿势与呼吸的控制,再继之以冥坐,瑜伽术的修炼者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真空境界,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喜悦心情。现代练瑜伽术的印度人和中国人都承认他们所获得的身体的健康、心灵的宁静、情绪的愉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2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