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07年第10期 > 正文
编号:11505445
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1日 《健身科学》
     (接上期)

    太极拳的套路技术

    套路运动是以基本技术动作为素材,按照攻防进退变化规律,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编排的整套练习形式。

    套路技术的基本规律是“内外合一”,外是“手、眼、身、步”,即人体外部的形体动作。内是“神、气、力、功”,是人的精神意识及内脏器官的功能。由“内”与“外”的双方所构成太极拳套路演练技术的统一整体。“内”与“外”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外”的合一取决于“内”的合一;而“内”合一,也要依赖于“外”的改变。按照“内外合一”的运动规律,在套路运动的技术训练上做到姿势正确、方法清晰、身法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呼吸得法、节奏鲜明。

    套路技术训练包括动作技术、组合技术、分段技术和整套技术练习。

    1.动作技术是指在太极拳套路中各种类型的、不可缺少的典型动作,是由各基本技术动作相互合理连接而成,是发展难度动作的基础。

    2.组合技术练习:是遵循一定运动规律的若干动作的结合。是将几个基本技术动作,根据不同的任务和要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技术练习。通过组合技术练习,可以在掌握动作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类动作的质量,增进动作之间的协调性,是构成套路技术的要素。

    3.分段技术练习:是按套路本身的分段内容,一段一段或选择某一段进行练习。可提高难度较大或掌握较差段落的演练水平。

    4.整套技术练习:是初学者熟练全套技术,掌握节奏,表现风格,提高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可采用重复训练,间歇训练,计时训练等。

    五、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太极拳教学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开始就教、结束就散,一次课能教多少是多少,这种随意性教学现象普遍存在。既违背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不利于身体健康,容易造成运动创伤,也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正确认识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重要作用,重视每次课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民间教拳向科学教拳迈进的一步。

    (一)太极拳教学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为了全面活动学生的身体,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动员机体,使其在思维上和生理上都做好参加各项基本练习的准备,以便迅速进入运动状态,充分发挥机体能力。

    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内容,可安排慢跑、原地徒手操、行进间徒手操、轻器械练习、活动性游戏等。选择和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时,内容要全面,动作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以达到全面发展身体的目的。为基本练习做好准备。

    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根据太极拳运动特点,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采用与其动作结构、节奏、强度相适的专门性练习、加强主教材练习时所需要的大部位的机能能力练习,做些拉长肌肉,充分活动肩、腰、腿关节,增强灵活性、柔韧性的练习,也可做些桩功,增强腿部力量、端正身型的功法练习,以便提高体能,有利于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至于太极拳的基本技术动作、套路技术训练可放在课的基本部分进行。

    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先后进行,也可穿插进行。

    (二)太极拳教学的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使高度兴奋的精神状态安静下来,身体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地过渡到相对静止的状态。较快地消除疲劳。

    在剧烈或运动负荷比较大的活动中,所引起的身体生理机能的急剧变化,并不是随着运动的停止而同时消失的。运动后需要做一些放松练习,以补偿运动时所欠缺的氧气,调整呼吸、心率和血液循环,使身体逐渐趋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整理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通常采用较缓和的全身练习,肌肉放松的徒手操和调息桩功练习等。打太极拳下肢运动负荷比较大。应多做些放松腿、膝关节和按摩。整理活动的组织形式一般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也可分散进行。 (连载完)(高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