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09年第8期
编号:11819359
梦,人类最神奇的生理景观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1日 《健身科学》 2009年第8期
     在人类的种种生理“景观”中,没有哪一种能与梦相比拟。色彩之缤纷,情节之莫测,内容之诡异,令人既新奇异常又困惑不已。现在,就请科学家掀起梦的盖头,让我们一睹梦的“庐山真面目”吧。

    梦是什么

    人人都做梦,可有几人能说得清梦到底是怎么回事?古今中外不少哲人或先贤,都试图从自己的视角来阐释梦的本质,因而说法形形色色: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梦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继续”,又称梦是“创造的源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

    ·生理学家汤普森称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

    那么,谁的观点更接近于真实呢?现代科学倾向于这样一种概念: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局部的大脑组织(如大脑皮层)尚未完全停止兴奋,由此引起的一种头脑中的表象活动,是生理与心理活动的交叉、重叠与融合。一个人做梦的内容,与他清醒时候的意识中留存的生活印象有关,只是到了梦中,这些生活印象变得错乱不清,于是以想象或虚幻的形式呈现出来一这便是梦的内容总是混乱、迷离甚至荒诞的奥妙所在。

    科学家发现,人的第一个梦大多出现在入睡后的90分钟左右,持续5~15分钟。以后的梦则在睡眠的各个阶段循环出现,一个人一夜之间大约要做4~6个梦。换言之,你每晚大约有1~2个小时是在梦巾度过的。

    虽说一个人一夜会做4~6个梦,但醒来后能记得的梦却少之又少。对此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所谓“干扰论”,认为数个梦彼此干扰,新梦干扰了旧梦,结果只记得临醒之前的最后一个梦,这种说法比较符合人们的体验;另一种解释则是“讯息处理论”,认为梦都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属于短期记忆,未能贮存到长期记忆系统中去,自然很快就被遗忘了,这种说法符合认知心理学,比起前一种解释来较为合理一些。

    为梦请功

    人人都离不开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17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