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83660
黄帝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健身科学》 2011年第2期
     一般认为:中国养生学的萌生,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实际上,早在春秋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懂得饮食、起居,甚至精神与长寿之间的密切关系了。中国远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黄帝曾大力发展生产,广播百谷草木。以后,他又创造了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等,堪称中华民族的始祖。史传黄帝寿高110到117岁,或言在位100年。《帝王世纪》载黄帝“或传以为仙,或言寿三百岁。”虽然说法不一。但他的高寿却是毫无疑义的,这也许是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寿星了。然而在远古时期,黄帝又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使他享以如此的高寿呢?

    黄帝在统一华夏以后,平民百姓的生活一度得到了安宁。在这段时期里,黄帝曾四处寻访高人隐士,以图求得长寿的秘诀。一天,他在甘肃省的崆峒山见到一位得道的高人广成子,当黄帝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如何才能得到长生不老的诀窍时,广成子平缓地说道:“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存神定气,乃可长生。”这里的“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必静必清”意为既不看、也不听任何事情,只要闭着双眼养神,就可以得到清静,也就可以减少人体消耗的能量;而“无劳汝心,无摇汝精”则强调了从形体方面减少能量的消耗,只有存神定气,方可得到长寿的目的。黄帝听了广成子的话,大受启发,将其一字一句牢记在心,并奉行一生。广成子所说的养生之道大概就是后来所谓“静功”的起源吧。清·黄凯均在《一览延龄》中云:“务时时闭目以养神,日逐调摄以养气,紧闭下元以养精,精充则气裕,气裕则神全”。现代中医学也认为:精、气、神乃人之“三宝”,减少精气神的消耗,就是减少能量的消耗,这是延年益寿的关键。当然,既不可过动,也不可过静,既不可过劳,也不可过逸,只要做到静动适度,劳逸结合,则长生无疑。
, http://www.100md.com
    黄帝虽为一国之首,但对医道也颇感兴趣,他经常和当时著名的医学家岐伯、少俞、雷公等人聚在一起,相互讨论养生之道。黄帝是个好问的人,一次,他问岐伯:为何先人能寿高百岁还身强力壮,而现在的人不到六十岁就过早地衰弱了呢?岐伯道:这是因为上古时期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规律,顺应事物间相互转化和制约的法则。他们饮食有节,起居有度,而且不过分劳作,所以能使精神和身体融洽为一体,从而享受应有的寿限,活到百岁才去世。黄帝听了,觉得岐伯的话在理。就按他的话对自身进行了调养。黄帝的这一养生之道在他的《黄帝内经》中亦有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为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就要遵循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在饮食、起居、劳逸等方面要有节制,方可避免疾病的发生,得到长寿的目的。

    黄帝认为:养生首先要做到顺应自然界气候变化的规律,根据四时的寒暑变化来变换衣物、安排作息时间。对于自然界的气候变化要保持敏感,在春夏之季要注意多保养阳气,在秋冬之季则要注意多培补阴精;其次要把调摄精神情志作为养生的重要措施,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保养正气在养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夫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就一般而言,人不能没有欲望,又不可能没有事情,但要做到心绪平和,减少欲念,安静身体,少些忧虑。其中首先要除去扰乱神志、危害性情的事,而这就是保护精神的方法之一。从根本上说,各种各样的锻炼方式和营养食品都只是养生的辅助手段,而最根本的还在于人体自身抵抗力的强大与否。
, 百拇医药
    对于饮食,黄帝认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由鼻吸入,作用于心肺,使面色红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食入,经肠胃消化吸收其精微,以养五脏之气,生成的津液可润泽脏腑,补益精髓。而五味亦各有所宜,各有所利,“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色赤,宜食酸。小豆、犬肉、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薤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豕肉、栗、藿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有发散作用,酸有收敛作用,甘有缓和作用,苦有坚燥作用,咸有软坚作用,所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他还认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窿(手足不灵便);咸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气,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变呕;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愧心(烦闷)。”可见在当时,黄帝已意识到饮食平衡和身体的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

    黄帝的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使他在平时非常注意约束自己的思想。由于精神上的修养,他在物质上不追求过度的欲望,平时虽然劳动艰苦,却不觉得疲倦,相反还生活得十分快乐。在饮食上,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平淡的,他都吃得津津有味;在穿着上,不论是粗糙的还是华丽的,也都十分随意。对于社会中的一些习俗,他也表现得十分尊重。黄帝还乐于与民同乐,作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他尽自己的能力为百姓造福,却不以国家之首为尊。由于他长期坚持这样的修养,使他的“天真之气”得以保全,因而获得了期颐之年的高寿。

    另据史料记载:黄帝的儿子少吴也寿高100有余,而少吴的儿子帝喾寿高105岁,帝喾的儿子尧更是享年118岁。这也许是因为黄帝的长寿基因所带来的吧!, 百拇医药(秦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