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健身科学》 > 2014年第3期
编号:13136035
漫谈汤头歌与针灸歌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健身科学》 2014年第3期
     中医中药及其歌诀的历史源远流长,中药汤歌与针灸歌是医学、药学相结合的一种歌诀。它采用诗歌的形式,把诊治处方和疾患症状、药理作用、灸通脉络功能几方面巧妙地融合起来,每首歌均有韵脚,咏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汤头歌是用药口诀】

    同诗歌的产生一样,汤头歌、针灸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与各类疾病长期作斗争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始于民间,经乡间的医师不断修改、补充,内容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并逐渐完善。

    汉代名医华佗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进行腹腔手术;民间曾以此编出麻沸散歌诀,并影响后人。在宋、元、明三代,宫廷和民间流行的汤头歌、针(艾)灸歌一类的诀集很多,开始有专人收集整理,推向社会,如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钱乙编著的《小儿药症直诀》、元代的罗天益《卫生宝览》及明代的王肯堂《证治准绳》等等。到了清代,汤头歌、针灸歌的搜集整理,甄别谬误渐趋完整,方剂分门别类,比较系统,如汪昂《汤头歌诀》、杨继洲《针灸大成》等,其中最突出的是汪昂。

    汪昂一生好集药方,著作颇多,尤其《汤头歌诀》常为医家案头必备之本,在民间流传至今。《汤头歌诀》将症、诊、药寓于诗歌的形式之中,有的寓多于一,高度概括,如《黄耆鳖甲散》:“黄耆鳖甲地骨皮,艽菀参苓柴半知;地黄芍药天冬桂,柑桔桑皮劳热宜。”短短28个字里包含着十七味药,歌末“劳热宜”三字点出了这是一张治疗虚劳烦热的良方。

    再比如《痛泻要方》歌:“痛泻要方陈皮芍,防风白术煎,丸酌。补泻并用理肝脾,若作食伤医便错。”歌诀列出这是一个由陈皮等四味药组成的方剂,所治疗的肝气犯脾的痛泻症与伤食的痛泻症是完全不同的,前者诊治为实,后者诊治为虚;实则见效,虚则误治。它告诫人们避虚就实,或用水剂,应视具体需要勘酌决定,否则“若作食伤医便错”。其他如“风寒两解”、“斑龙丸”、“麻黄汤”、“桑菊饮”、“瓜蒂散”等歌诀,也都十分有趣。

    【针灸歌将针法化繁为简】

    同样,针灸《经络歌诀》也是将诊、症、灸寓于诗歌的形式之中。古人将关于穴位,针灸治疗等方面的经验编著成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一种歌赋,它对复杂繁琐的穴位进行了归纳,对针灸的学习极有帮助。

    实际上,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的十年间,针(艾)灸疗法,尤其是耳针疗法风行神州大地,笔者在1968年夏天由单位指派,赴河南淮滨县协助撰写试点经验、材料。我记得主讲医师善于联系农时实际,曾提示学员注意,农村群众很快就要在炎暑天气开镰割麦、打场,大家要特别熟记治疗急症中暑的耳针歌诀:“心肝脾肾肾上线,枕小神经与脑干,兴奋点枕皮质下,强泻速刺人称赞。”

    近三十年来,全日制高等医学院校所设置的中医汤(丸)药的理论课程,仍包含有汤头歌诀的内容,针(艾)灸歌诀也作为针(艾)灸学理论的组成部分。看来,中华民族先辈创造出来的中医汤头歌诀与针灸歌诀并没有消失,仍然得以传承。, http://www.100md.com(王祖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