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预防医学》 > 2013年第3期
编号:12822074
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罗红 姚本先
第1页

    参见附件。

     虽然样本年龄构成不同甚至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但是国内外的研究都较为一致的表明,自我同一性的获得并非结束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本研究也同样支持同一性毕生发展观[11]。

    由于尚未开展纵向追踪研究,我们还无法构建自我同一性发展机制模型,这是在后来研究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

    3.2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性别差异本研究中,男女的承诺得分无显著差异,而在探索得分上,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原因考虑如下:首先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期待不同,研究生阶段的男生可能面对更大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其次研究生大多独立、丰厚的经济来源,对男性最重要的自主性和成就感方面尚无法获得满足,所以他们对于未来职业,价值观进行了更多积极的思考及探索。而女研究生更关注的关系和情感联结与求学没有太大冲突,故相应的探索会少些。这些线索提示我们,不同性别的研究生在自我同一性各个维度的发展存在差异,我们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时也应该有所针对。

    3.3研究生自我同一性的婚姻状况差异 婚姻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指标。不同的婚姻状况在自我同一性两个分量表上得分均有显著差异。在承诺分量表上,已婚被试比未婚者做出更多的承诺。因为已婚者相比未婚者,在家庭和社会中担负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客观上要求他们对价值观、职业、家庭等方面做出更为明确稳定的态度选择。另外由于年龄普遍长于未婚者,所以已婚者会处于更成熟的同一性阶段[11]。 相反的,在探索得分上未婚者显著的大于已婚者。因为夫妻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未婚研究生已经在生理上具备婚姻的需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