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新疆预防医学》 > 2013年第3期
编号:12822373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刘国利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65(2013)-09-0229-03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和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常规MRI及弥散张量成像,分别测量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部分各项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显示其弥散张量纤维束(diffusion tensor tracking,DTT)。结果正常组的平均ADC值为(830.34±215.86)×106mm2/s和平均FA值为(536.03±40.00)×10-3。颈髓慢性损伤患者平均ADC值为(1107.60±47.55)×106mm2/s,较正常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FA值为(425.91±59.48)×10-3,较正常组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较常规MRI成像能早期显示脊髓的损伤,ADC值、FA值、DTT图是检测早期脊髓损伤微观结构的敏感指标。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为20~40/100万,早期准确反映脊髓损伤及其程度,了解轴突损伤再生及再髓鞘化过程,对于脊髓损伤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常规MRI检查低估了脊髓损伤的程度[1],不能用于评估脊髓的功能状态,有关脊髓评价和治疗效果验证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的主管评价,缺乏客观的功能影像学标准。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