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06609
浅谈按摩手法用力方向、体位与疗效的关系(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10期
     朝上,术者站于其背侧,此时向患处所施手法力的方向也就从水平力变为垂直力了,那么就可更好地起到渗透的作用。

    又如,在作颈部手法治疗时,传统取的是,患者选座位,术者立于其背后,这时术者所使手法力的方向也是水平力。若我们把患者从传统的坐位改为现今的俯卧位或侧卧位,则所施手法力的方向,又可从水平力变成垂直力了,就能更有利于达到渗透的作用。此外,采用现今所用的体位不但可以使力的方向呈垂直,而且还可以克服因保持基本正常姿势或身体平衡使肌肉造成的不同程度的紧张,从而减少对按摩手法运用的不良影响。

    2.2 通过改变体位,可以调整因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而形成的肌肉和韧带紧张等情况对手法施术的影响。 人要保持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需相对保持肌肉和韧带等的紧张。此时,要在因姿势和体位造成肌肉和韧带等紧张的部位施行按摩手法,将会遇到因肌肉和韧带紧张等因素,而使正常手法施行障碍的后果。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患者体位的方法,使需治疗部位,消除或减少因姿势和平衡因素而造成肌肉和韧带紧张导致影响手法施行不便的可能。
, http://www.100md.com
    如需要治疗的是颈部,传统的体位是坐位。采用此传统体位,我们可以看到,颈部因需要保持头部的正常姿势和平衡,而使颈部和肩部的肌肉形成一定的紧张性。将会使正常手法操作带来一定困难。要改变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可以通过调整体位,从传统的坐位改为现今所常用的俯卧位、侧卧位或仰卧位。因为现今所用的体位,能使颈部和肩部不需承受头颅的重量和姿势、平衡而形成的肌肉紧张反映。从而使术者轻轻用力,就可以力达较深层组织。

    3 按摩手法用力方向和体位的相互配合

    3.1 在手法用力方向和体位这两方面,我们要灵活的配合运用。例如,在作臀部治疗时,采用传统的俯卧位,虽然肌肉比较放松,但手法用力只能水平方向,若采用的是侧卧位,虽然手法用力方向是垂直向下,但肌肉又比较紧张。那怎么办呢?此时我们可以灵活调整体位,即用现今常用的俯卧位,让患侧大腿外旋并外展,使大腿内侧贴近按摩床。这样,臀部的肌肉既能放松,同时手法的用力方向又能相对垂直向下;
, 百拇医药
    3.2 有时,在选用手法用力方向和体位之间可能会出现难以取舍的矛盾。好比在颈部按摩治疗选仰卧位时,虽然肌肉是比较松弛,但手法又不怎么好用力,我个人是取肌肉比较松弛这一利,而舍弃有利手法用力方向这一优。因为,在肌肉比较松弛时,我们不用多大的力就可以力达较深层组织了。

    3.3 我们在作动法(包括,躯干部的一些复位手法)时,也可灵活地采用卧位(包括俯卧、侧卧或仰卧等体位)。其优点有:

    3.3.1 不受因保持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而形成肌肉紧张,或者因负重或其他因素导致脊柱椎骨间压力和密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从而使复位性手法尽可能达到更灵活、准确性和可控性的施行。

    3.3.2 减少作动法时,患者因未能承受一定量的疼痛,而有躲闪的空间。如,给患者作肩关节周围炎治疗时,传统取的是坐位,可因其耐痛性低,出现躲闪的现象,使按摩手法的力难以把握。这时,若我们把患者体位改为现今常用的卧位,就可以减少因疼痛而躲闪的空间,使得手法该用力的大小更容易把握。
, 百拇医药
    3.3.3 加强作动法时的稳定性:传统有些作动法时,采用的是坐位。在临床上有时可出现,患者由于脑缺血或耐痛性低等原因,发生一时性昏仆等情况(如颈椎的牵引或旋转复位等手法)。

    4 现今临床常治部位的常用按摩手法的用力方向与体位

    4.1 腰背部的治疗 腰背部的治疗手法一般以常规性手法为主,若需作复位性手法前,必须要先施以放松手法,待局部筋肉组织松软后,选用适当的动法进行复位。体位,通常先取俯卧位,然后按序为侧卧位和仰卧位。如需要也可选坐位(作一系列复位性手法),并结束治疗操作。

    4.1.1 俯卧位,术者站于其左侧或患侧。

    4.1.1.1 常规手法:主要手法有按、压、揉、拨、理、揉、滚、推、摩、擦、抹和振等法。施术部位,腰背部患处肌肉、韧带和其他软组织。主要作用有,消除紧张缓解痉挛,并可活血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棘上韧带损伤、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部劳损、退行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法原则,先轻后重,新伤、急性、属虚证、年老者宜轻,陈伤、慢性、属实证者可重。
, 百拇医药
    4.1.1.2 动法:主要为一些复位和矫形性手法,包括俯卧牵引按压法、悬腹牵伸按抖法、腹部垫枕牵伸法和托腿按腰晃伸法等。主要用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4.1.2 侧卧位,患侧在上,术者站在其后或前面。

    4.1.2.1 常规手法:主要手法有按、压、揉、拨、理、推、擦、拿和捏等法。施术部位,腰椎横突以及腰背部肌肉和腹侧壁肌肉。作用缓解痉挛解除粘连。主要用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及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部劳损、退行性脊柱炎或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操作原则,手法用力要稳、准、巧,注意不应使浮肋或腰椎横突骨折或重新损伤。

    4.1.2.2 动法:也为复位和矫形性手法,包括推肩扳髋复位法、定点推扳复位法或腰胯引伸推按法等。主要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部劳损或退行性脊柱炎等。
, 百拇医药
    4.1.3 仰卧位,术者站于一侧。使用手法主要为动法类(即复位或迁伸性手法),辅以按揉穴位等常规手法。复位性手法包括,屈膝屈髋动腰法、直腿屈髋动腰法等。

    4.1.4 腰背部治疗手法的用力特点

    4.1.4.1 腰背部治疗手法中常规手法的用力特点:上述腰背部按摩治疗的三个体位中,是以俯卧位为主。因为,俯卧可使患者处于一个相对平稳舒适安全的状态,不需承受疼痛、体重或由于保持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而相对形成的肌肉和韧带等的紧张;而术者所施按摩手法的用力,基本是处在相对垂直向下的方向。此用力方向,既可使术者所施手法利用了自身的体重,又可使手法的用力方向与地球引力同一方向,使手法的效应得以力半功倍。其余,侧卧位是在有选择性的采用,需因某些病症(如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等)的患处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而仰卧位主要用于复位和迁伸性或辅助性点穴等的手法,属于其他间接用力类,故其用力特点基本同上。

    4.1.4.2 腰背部治疗手法中的动法用力特点:以上动法中,现今常用三种体位的特点有,除前面所说的特点外,还能使患者不因耐痛性低而出现昏仆或不受因保持正常姿势和身体平衡而形成肌肉紧张,以及因负担上半身的体重或其他因素导致脊柱椎骨间压力和密度加大等因素影响,从而使术者所施的复位性手法尽可能达到更灵活、准确性和可控性。此外,在临床上,又以侧卧位是我们最常用的,因为它的灵活性是三种体位中最大的。, 百拇医药(陈泽桦)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