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导引》 > 2008年第11期
编号:11704909
不同锋口宽度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日 《按摩与导引》 2008年第11期
不同锋口宽度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锋口宽度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以明确铍针锋口宽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2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不同锋口的铍针进行治疗,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显效93例,有效4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56例,无效8例。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8.5%,92%,治疗组治疗前患处的软组织张力为3.13+0.80,治疗后为1.9+0.82,对照组治疗前患处的软组织张力为3.14+0.78,治疗后为2.1+0.94。结论:用锋口直径大的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及股外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铍针治疗 锋口宽度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为常见病与多发病,且随着人们工作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有增高趋势,铍针作为一种治疗皮神经卡压征的有效手段被较多临床观察所验证,目前所用铍针针尖宽度为0.5~0.75mm,对于铍针锋口的宽度对治疗有无明显的影响,各类文献较少报道,为此我们通过对临床病人使用不同锋口的铍针治疗,通过临床对比分析去明确铍针宽度对治疗的影响。现将过程陈述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至2008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股外侧皮神经及臀上皮神经卡压征合征患者248例,其中男136例,女112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股外侧神经卡压综合征104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144例,按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136例,其中男72例,女64例;对照组112例,男64例,女48例。根据统计学比较两组中性别及病种间无统计学差异。

    2 诊疗标准

    2.1诊断标准①长期慢性局部疼痛或感觉异常;②明确的局部压痛点;③触诊可及皮下结节或条索样包块;④局部肌肉紧张但不影响躯体运动;⑤除外肿块、疤痕、结节性皮疹性疼痛与结蒂组织性病变。

    2.2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本研究主要收入臀上皮神经及股外侧神经卡压综合症;②临床表现以局部疼痛感觉障碍为主;③病人同意接受铍针治疗。
, 百拇医药
    2.3排除标准①局部软组织存在炎症反应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全身情况差,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④依从性差,不能配合研究;孕妇除外;⑤其他相关疾病引起相关症状者,如腰椎间盘突出梨状肌综合征等;

    3 观察指标

    3.1患者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 目前国际广泛使用的是数字评定量表(NRS)以及词语描述量表(vDS),临床报道为描述疼痛的简单易行的量表,患者用这2种量表评估回忆性疼痛时易于理解,不成功应答率低。国内己有单位将NRS和VDS相结合用于临床疼痛评估。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疼痛分为3级:轻度(轻度疼痛,时发肘止),中度(疼痛可忍,时常发作),重度(疼痛难忍,持续不止),临床中以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为主;

    为避免单一描述量表的不确定性,采用两种量表结合使用以确保能真正反映出患者的真实情况,具体对应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无痛:对应NRS评分0。

    (2)轻度疼痛:对应NRS,评分1-3。

    (3)中度疼痛:对应NRS,评分4-6。

    (4)重度疼痛:对应NRS,评分7-10。

    3.2疗效评价显效:疼痛指数下降3及3以上;有效:疼痛指数下降1~2;无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无改善。

    3.3软组织张力测量采用软组织张力仪(北京中医研究院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患处的软组织张力,比较治疗前后软组织张力的改变。

    3.4不良反应观察皮肤表面的任何敏感反应,如红斑、疹类的出现,以及出现晕针等不良反映都详细纪录。

    4 数据处理统计
, http://www.100md.com
    两组进行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所得的数据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5 治疗

    5.1操作者固定由科副主任及主治医师操作。

    5.2治疗组用刀口直径为0.75mm的铍针治疗;对照组用刀口直径为0.5mm的铍针治疗,2日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5.3治疗前测量患处软组织张力,治疗后于同一部分再次测量,记录数据。

    5.4进针点卡压反应点 多数患者可触及软组织张力增高区,在此区内可有结节、条索、包块、敏感压痛点、张力高峰区(局部张力最高的区域)等。

    5.5铍针手法触到反应点后,用龙胆紫或用指端压痕标记,作为进针点。以进针点为中心,常规消毒,急刺入患部,进针深度以刺破张力增高区和正常区交界处为宜(一般刺破筋膜即可),不必过深误伤组织,出针后用无菌棉球按压针孔片刻止血,防止出现血肿,无菌敷料覆盖包扎24小时。
, 百拇医药
    5.6治疗后嘱咐患者适度休息,定期复诊。

    5.7对于个别出现晕针现象的处理立即停止治疗,轻者平卧休息,饮食糖水等,重者给与吸氧及静脉补液处理;必要时采取急救措施。

    6 临床疗效分析

    疗效评定为标准进行比较(P<0.05),两组比较有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软组织张力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治疗后软组织张力统计学上有差异(P<0.05)。

    7 结果

    铍针治疗248名患者,其中出现晕针者6例,经常规处理后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治疗组显效93例,有效4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56例,无效8例,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8.5%,92%,皆说明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有较为明显的效果;治疗组治疗前患处的软组织张力为3.13+0.80,治疗后为1.9+0.82,对照组治疗前患处的软组织张力为3.14+0.78,治疗后为2.1+0.94,通过卡方检验及t检验统计结果显示无论从总的有效率及治疗后患处软组织张力的测量来看,用锋口直径稍大的铍针治疗臀上皮神经及股外侧神经卡压综合征,效果更为明显。
, http://www.100md.com
    8 讨论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皮神经在走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的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其病因来讲,中医认为是风、寒、湿、热以及病理产物痰、瘀为患,现代医学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种因素造成:解剖性因素,全身性因素、姿势及职业因素、应力集中、筋膜间室高压等。其主要的病理变化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局部神经受压,早期造成局部组织的水肿,引起筋膜腔内压力增高,压迫神经产生各种感觉及运动上的反应,继续发展局部组织增生,逐渐粘连并瘢痕化,进一步压迫神经组织,症状逐渐加重不能缓解,从外部可以表现为触及包块及条索状。

    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形成的原理来看,治疗的关键在于减压减张,通过对局部病变组织的松解减压,从而达到缓解或消除症状的治疗效果,目前的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如物理的、化学的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解除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和水肿的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容易接受但治疗时间较长,手术治疗存在人为创伤,费用高、存在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小的皮神经卡压难以到达良好效果。为此现在人们根据传统医学中九针的铍针,运用现代材料制成并运用于临床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临床多有报道。从本次研究来看,铍针治疗神经卡压综合症疗效明确。对于股外侧神经及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来讲,两者的部位较深,且周围筋膜张力较大,如要彻底的减压松解,就必须要穿透力较大的铍针,故此临床中我们一般运用锋口直径较大的铍针治疗,锋口直径大,针的刚度及韧度相对较大,可以更容易穿透筋膜到达病变部位,同时也更利于运用各种手法更好的进行减压和松解,通过上述病例分析来看,锋口直径大的铍针确实较直径小的铍针治疗效果好,但同时对于治疗者的要求也高,必须熟悉解剖,熟练各种手法,才能更好的进行松解减压的治疗,同时也避免过度破坏局部组织,误伤神经,影响治疗效果。

    铍针治疗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具有创口小、痛苦小、费用少、无需麻醉、定位准确、松解较为充分的优点,由于术中对神经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不会造成既往大型松解手术后瘢痕造成的再次卡压,从而可以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但铍针治疗也是一种侵入性治疗,必须熟练才能使用,避免加重损伤;同时患者亦有少数晕针现象,需及时处理。通过临床的运用可以看出,铍针是一种安全、简便、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的新疗法,尤其在基层有着广大的发展空间。, http://www.100md.com(邹俊武 吴善瑜 雷安军 郭繁山 焦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