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0年第13期
编号:11905486
捏脊疗法的形态学依据探讨(1)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2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0年第13期
捏脊疗法的形态学依据探讨

     摘要 捏脊疗法是中医学中的宝贵遗产,用途广泛。本文从形态学的角度对捏脊疗法和施术部位的穴位进行了探讨,表明穴位定位是以脊柱为基础,穴位深面富含的组织和神经网络,构成了穴位的形态学基础,也是捏脊疗法发挥作用的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 捏脊疗法 形态学 中医学 脊柱

    1捏脊疗法的概念、用途及研究进展

    捏脊疗法是以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卫气营血,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通过捏拿小儿脊背所产生的良性刺激而达到治疗或预防消化或呼吸系统某些疾病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法疗法。最早见于魏晋时期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方》中。长期流传于民间,经过不断的充实、完善、改进,现在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目前对捏脊疗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其对气虚证、厌食症、亚健康和“治未病”的治疗效果,捏脊疗法和中医治法关系的研究。而对于其与人体形态学的关系探讨和相关的形态学动物实验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从形态学方面对捏脊疗法与人体的关系进行探讨。

    2捏脊疗法施术部位

    一般认为,捏脊施术的部位,是在人体脊柱及其两侧。中医学认为,脊柱正中线为督脉、旁开0.5寸为华佗夹脊穴、旁开1.5寸为膀胱经第一侧线,也就是施术部位包括以上经脉的穴位。操作时,需要用两手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三个手指的指腹相对用力,轻轻提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边捏边提,沿着脊柱向上推移,直至大椎穴。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讲,捏脊疗法是以脊柱及其周围组织为着力点进行操作的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9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