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1年第1期
编号:12085114
浅谈脊柱退行性病变病理(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1年第1期
     关键词 脊柱退行性病 变因 病理

    人体自20岁左右进入成年期的同时,发育逐渐停止,继之退行性改变即“衰老”亦随之开始。退行性变的生物化学机制,一般认为与蛋白多糖复合物、胶原纤维和弹性蛋白3种化学成分的代谢失调有密切关系,同时胶原纤维及弹性蛋白等亦出现相应的改变。另外,软骨母细胞缺乏及软组织缺乏营养等均能加重骨关节的退变。尽管年龄相同,但其退变的程度和范围亦不一样,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种因素。

    1 引发退变的因素

    1.1过度负荷过度负荷可使退变年龄相应提前。如某些项目的运动员及脊柱长期处于被压体位的劳动者。椎间盘最大承受压力为600kg~700kg如果长时间平均压力在350kg以上,即可使纤维环由中心向周围膨出,甚至断裂。

    1.2不良体位人体直立位时第3腰椎间盘内压力负荷量约为70kg,如果腰椎向前屈曲,则可达120kg,在此情况下再负重20kg,间盘内压力可升至340kg。但仰卧位时其压力则是站立位的一半。由此可见体位的变化对脊柱退变有重要意义。
, http://www.100md.com
    1.3慢性劳损某些慢性劳损及某些职业,使脊柱长期处于震动状态,使椎间盘受到持续重复的高压冲击而受到慢性损伤。同时还可使髓核、纤维环对周围韧带造成压力,致其断裂及骨膜下出血,严重者可引起髓核突出。

    1.4直接损伤各种暴力均可引起骨关节、肌腱韧带的损伤,加速局部退变的进程。另外,若反复脊椎穿刺、大重量牵引、不规范的推拿按摩等,会使其脊柱结构受到损害,也具有加速退变的作用。

    1.5慢性炎症脊柱周围的各种炎症,均可直接或间接的刺激周围的肌肉、韧带、骨关节,造成脊柱稳定性的改变,加剧其退行性变的进程。

    2 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2.1椎体退行性改变脊椎表面受损后,骨膜上下血肿形成,纤维母细胞即开始活跃,并逐渐长入血肿内,渐渐以肉芽组织取代血肿。如反复刺激,可在同一椎节出现新老病变并存现象。随着血肿的机化和钙盐沉积,最后形成突向椎管或突出于椎体前缘的骨赘(骨刺)。骨赘可因局部反复外伤、周围韧带持续牵拉和其它因素,通过出血、机化、骨化或钙化而不断增大质地硬度。椎体前缘的骨赘形成唇状,又称骨唇。可出现多种形态,一般分为离盘型、向盘型和平行型3种。骨赘的出现应视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能起到稳定椎节、避免异常活动和增加负载平面的作用。但如果骨赘朝向椎管内或向椎弓根发展,则构成对脊神经根或硬膜囊的压迫,将产生程度不同的神经压迫症。
, http://www.100md.com
    2.2小关节退行性改变当椎间盘和椎体间关节受到损伤后,其稳定性遭到破坏,小关节则发生改变。早期为软骨,渐而波及骨膜下,最终形成损份性关节炎。由于局部的变性,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赘形成,椎间孔的前后径及椎体的上下间隙变小,易刺激和压迫脊神经和血管,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脊神经的功能。由于脊柱的小关节大多数呈垂直状排列,两侧小关节呈矢状弧形咬合状态,当椎间关节作屈伸运动时,越是下位关节,其负荷量也越大。因此,腰5、骶1与腰4、5椎的小关节最易受累,也最早发生退变。

    3 韧带的退行性改变

    3.1黄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黄韧带是椎管内的主要韧带,可分为椎管部和关节囊部。早期黄韧带较为松弛,有一定弹性,当发生退变时,脊柱增生肥厚,向椎管内突出,弹性也随之减低。后期则出现钙化或骨化失去弹性,脊柱的正常运动受到影响。由于黄韧带的退变,易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同时使椎管腔变小,影响脊神经的正常血运和功能。

, 百拇医药     3,2纵韧带的退行性改变纵韧带分为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是人体内最长的韧带,对稳定脊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韧带退变的主要表现为韧带本身的纤维增生和硬化,后期则形成钙化或骨化,与退变的椎节相一致。此种退变具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影响局部血运,限制脊柱的正常活动、压迫脊髓等则视为不利;限制脊柱的活动、具有稳定脊柱的作用,可减轻退变的发展,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3,3其它韧带的退行性改变随着脊柱退行性改变的发展,脊柱小关节周围的许多韧带,也将发生相应的退行性改变。首先是韧带附着处的缺血、缺氧,随之发生增生、肥厚,逐渐波及到韧带的增生肥厚,严重者可发生硬化、钙化、骨化。使关节的正常运动受到限制,小关节及脊柱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

    4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4,1纤维环的改变由于纤维环无血管供应,以致该纤维环最易发生变性。一般于20岁前后开始。早期为纤维组织的透明变性、纤维增粗和排列紊乱,继而出现裂纹,甚至完全断裂。其病变程度和纤维的方向与深度常与髓核的变性程度、压力方向及强度相一致。纤维环断裂,一般在后侧的多见,其主要原因:①纤维环组织在前方较厚。②髓核位置偏后及大部分人习惯前倾屈曲位。③髓核被挤压向后移位等。纤维环的早期变性,如能及时消除病因,有可能使其停止发展及恢复。反之,一旦形成裂隙,则难以恢复。
, http://www.100md.com
    4,2髓核的变化髓核是富有小分子弹性粘蛋白的组织,多在骨关节、纤维环发生变性的基础上。而发生变化,一般在25岁左右开始。早期为水分脱失和吸水功能减退,使其体积减少。随着病程的进展,渐渐使其正常组织结构为纤维组织所取代。在局部负荷量大、外伤多和易劳损情况下,由于椎间隙内压力增高而使变性速度加快。因此,一方面促使纤维环的裂隙加深,另一方面,变性的髓核有可能沿着纤维环所形成的裂隙而突向边缘。此时,如果纤维环完全断裂,髓核可抵达后纵韧带或前纵韧带下方,并可形成韧带下方的骨膜分离、出血等一系列变化。变性和硬化的髓核,亦可穿过后纵韧带裂隙进入椎管内,造成对脊神经及脊髓的压迫。

    5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症一般指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所引起的神经根、马尾等压迫综合征,大多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引起的狭窄。椎间盘突出如果与其它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也被成为本病的组成部分。

    5,1椎管狭窄的分类脊椎退行性改变是引起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狭窄程序大致与脊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程度成正比。以腰4-5平面最常见,其次为腰5-骶1和腰3~4平面。按受累的部位,椎管狭窄可分为局限性和广泛性:局限性狭窄者,仅一个节段或一个节段的一部分狭窄。广泛性则为两个节段以上的狭窄。局限性又可分为:中央管型、侧隐窝型及神经根型狭窄。按病因分类,将椎管狭窄分为先天性及继发性狭窄两种。先天性椎管狭窄。椎管前后径的狭窄比横径改变明显,椎弓根缩短,狭窄累及关节很多。继发l生椎管狭窄,常由于脊椎退行性改变、手术、外伤,脊椎脱位等引起。其它一些病变,如畸形性骨炎、氟中毒、脊柱后突畸形、脊柱侧弯畸形、后纵韧带肥厚或后纵韧带骨化及黄韧带骨化等,亦可引起, 百拇医药(黄忠)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