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18期
编号:12230625
自拟祛湿汤加减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降低复发率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18期
     摘要:目的:观察祛湿汤加减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降低其复发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对照组13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祛湿汤加减联合阴道冲洗放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阴道冲洗放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复发率13.17%,对照组复发率29.2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祛湿汤加减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降低其复发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复发率 中药 治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66-0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据统计70%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症状亦较易得到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常有反复出现,复发率较高。笔者采用中西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自拟祛湿汤加减口服联合阴道冲洗放药治疗,能减少其复发,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根据《妇产科学》第七版教材:有阴部瘙痒或灼热涩痛、性交痛、尿痛、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的症状或体征,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法检查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丝菌呈阳性。[2]

    1.2 一般资料。共选320名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治疗,年龄18—50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2人,平均年龄35岁,其中:第一次发病者30人;第二次发病者89人;第三次以上发病者63人。对照组138人,平均年龄35.5岁,其中:第一次发病者25人;第二次发病者64人;第三次以上发病者49人。两组患者中再次发病者以前均未服用过中药治疗此病。据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次数上分布相近,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0.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后,阴道内放置制霉菌素粉100万单位,每日一次,连续10天。同时口服中药治疗,每日一剂水煎服,连服7-10天。基本方: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柴胡、白芍、牛膝、甘草。随症加减:若湿蕴化热明显,症见带下色黄,黏稠,秽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酌加黄柏、山栀子;若肝经湿热明显,症见带下量多,色黄脓样或色灰白凝乳状,有臭气,口苦口腻,或胸胁满痛,或心烦易怒,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数者,酌加丹皮、山栀子、茵陈、黄芩、龙胆草、泽泻、车前子;若以脾肾阳虚为主,症见带下量多,质稀,四肢倦怠或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或脘胁不舒,纳少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润,脉沉迟者,酌加黄芪、菟丝子、肉苁蓉、桑螵蛸。
, 百拇医药
    2.2 对照组。単用0.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后,阴道内放置制霉菌素粉100万单位,每日一次。疗程为10天。

    3 疗效评定

    3.1 治愈。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法检查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均阴性。

    3.2 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停药一周后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法检查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丝菌仍阳性。

    3.3 无效。症状无减轻,需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3.4 复发。治愈后三个月内症状或体征再现并阴道分泌物培养或革兰氏染色法检查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丝菌呈阳性。[3]

    4 治疗结果
, 百拇医药
    4.1 治疗组。共182人:治愈167人;好转15人;无效0人。治愈者中:未复发者145人;复发者22人。治愈率91.76%;好转率8.24%;无效率0%;复发率13.17%。

    4.2 对照组。共138人:治愈123人;好转13人;无效2人。治愈者中:未复发者87人;复发者36人。治愈率89.23%;好转率9.42%;无效率1.45%;复发率29.27%。

    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好转率、无效率方面效果接近,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复发率上,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

    4.3 结论。加用祛湿汤加减内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

    5 讨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已婚妇女常见病。其主要症状为阴部瘙痒或灼热涩痛,带下异常,故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与生活。在以往的治疗中,虽然症状得以缓解,但常常反复发作,令诸多患者烦恼不已。因而,如何治疗减少其复发则显得尤为重要。
, 百拇医药
    在祖国医学领域中,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属于阴痒及带下病范畴。《医宗金鉴》云:“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傅青主女科》称“夫带下俱是湿症”。由此可见,带下病与阴痒均与“湿邪”有关。湿有内外之别:外湿者多由久居湿地,或经期产后、手术损伤,胞脉空虚,此时起居不慎或房事不洁,致湿邪乘虚入侵胞宫;内湿者多由脏腑功能失调引起:脾虚运化失职,或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均可致水湿内停。湿邪蕴久化热,湿热下注;足厥阴肝经“入至中,过阴器,抵少腹。”足厥阴、足少阴之筋皆“结于阴器”,足太阴、足阳明之筋皆“聚于阴器”,如情志不畅,肝郁化火,肝热脾虚,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湿热熏蒸,则日久生虫。因此,此病与肝、脾、肾等脏腑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脾、肾、肝功能失常为其发病的内在条件。因而,在治疗中应本着“治外必本诸内”的原则,内服与外用相结合,才能取得“标本同治”、治病除根的效果。

    本病因“湿”而生,而“祛湿”与“健脾”密不可分。本方用党参、甘草益气健脾;茯苓、白术、苍术健脾祛湿;柴胡、白芍疏肝解郁、升阳除湿;牛膝利水并引药下行。湿蕴化热明显者加黄柏、山栀子以清热燥湿;肝经湿热明显者加丹皮、茵陈、山栀子、黄芩、龙胆草以清肝经湿热,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脾肾阳虚之水湿内停者加黄芪补气助阳,肉苁蓉、菟丝子、潼蒺藜、桑螵蛸以补肾助阳固冲任。此内服方以健脾祛湿为主,根据湿蕴化热、肝郁脾虚、脾肾阳虚的不同症候,酌加相应的药物治疗,以达对因治疗的目的,最终取得祛除病因,减少复发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07

    [2] 乐杰,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0

    [3] 乐杰,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60, http://www.100md.com(黄苑萍 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