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3期
编号:12297684
林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显示有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并伴有头晕、眼花、头痛、耳鸣、颈项不适等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林氏正骨手法与枕颌牵引复位治疗,以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和寰枢轴线分离的变化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对改变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对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6.67%,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林氏正骨手法较枕颌牵引复位能更好地消除或减轻寰枢关节错位患者的伴随症状,并能更好地调整寰枢椎之间的位置关系。

    关键词:林氏正骨手法 枕颌牵引复位 寰枢关节错位 伴随症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06-01
, http://www.100md.com
    因枢椎旋转、倾斜或前倾,导致与寰椎组成的关节正常位置偏移,并可引起头晕眼花、头痛、耳鸣、颈项不适等一系列症状,称寰枢关节错位[1]。寰枢椎的解剖移位是寰枢关节错位的基本特征。近年来,我科派出人员前往广东省中医院推拿科进修学习了林应强教授的正骨手法,将其应用临床后效果显著,得到患者一致好评,为了进一步观察林氏正骨手法对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伴随症状的影响,我们对60例寰枢椎张口位X线平片显示有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分离,齿状突向一侧偏移,并伴有头晕眼花、头痛、耳鸣、颈项不适等症状的患者分别进行林氏正骨手法与枕颌牵引复位治疗,并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将2010年6月~2011年12月来我院康复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初次就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林氏正骨手法组)和对照组(枕颌牵引复位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4人,女16人;年龄最大60岁,最小2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12人,女18人;年龄最大60岁,最小30岁;病程最短1月,最长10.5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主要伴随症状、主要阳性体征以及寰椎轴线与枢椎轴线间的差值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诊断标准。

    1.2.1 有头晕、眼花、头痛、耳鸣、颈项不适等一系列症状表现;

    1.2.2 头颈旋转活动受限,寰椎横突或枢椎棘突偏移,且寰枢椎旁有肌紧张或压痛或按压时局部有舒服感;

    1.2.3 符合寰枢关节错位影像学诊断标准[2]:寰枢椎张口位X线片显示有齿状突与两侧块间距离不等宽,差值在1mm以上,寰椎与枢椎轴线分离程度在1mm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采用林氏正骨手法:①体位摆放姿势:患者端坐于治疗椅上,目光向前平视,双臂自然放松,医者站立于患者后面;②手法操作:医者用手指触摸患处,以拇指触摸枢椎棘突两侧,检查棘突偏歪方向及压痛点的位置,然后采取相应手法治疗。以右侧发病为例,医者用左手掌固定患者颈椎中部,右手掌抬高患者头部,肘部托住其下颌并稍向上牵引旋转,将患者颈部逐渐向患侧旋转,嘱患者放松,使患者头部沿圆弧形方向顺势加大旋转幅度;手法成功后可闻及关节“咯嗒”声。手法治疗隔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 百拇医药
    2.2 对照组。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用枕颌带取中立位持续牵引,牵引重量3~5kg,隔天1次,每次20min,牵引后揉按枕下三角区2~3min,7次为1个疗程。

    2.3 疗程及注意事项。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高枕睡眠、避免瞬间猛烈转颈和长时间低头工作,并渐进性作颈项肌功能练习,如有不适及时复诊,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2.4 统计学分析。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由SPSS13.0建立编辑与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先进行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性及方差齐性用t检验,不符合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X2检验,疗效比较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本试验无剔除和脱落病例,纳入病例全部计入统计。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百拇医药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5 16 6 3 90%

    对照组 30 3 7 12 8 73.33%

    注:P<0.05,提示手法复位较牵引复位更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

    3.2 两种疗法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疗法减少寰枢轴线分离程度比较(例)

    组别 例数 优 良 可 差 总有效率

    治疗组 30 4 14 7 5 83.33%
, 百拇医药
    对照组 30 2 6 12 10 66.67%

    注:P<0.05,说明手法复位较牵引复位更能减少寰枢关节的寰枢轴线分离程度。

    4 讨论

    寰枢关节错位的治疗,最直接的方法是复位,有手法复位、牵引复位等。目前对寰枢关节错位的整复手法甚多,但多是牵引后颈部被动旋转,由于颈椎寰枢关节的方向接近水平位,该类手法的如掌握不当,易加重损伤,而且发力点多在下颌部,不利于有效作用力传导于错位的关节,整复效果差。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传统手法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提出了手法整复的新观点。许树柴等[4]采用双拇指八字触诊法和单拇指触诊法定点病位,再行手法整复,提高了临床疗效。周文敏等[5]报道临床采用提拉旋转法,加大脊椎旋转角度,有助于复位效果。全国名老中医林应强教授以正骨八法为基础,在临床上把现代解剖学与传统手法结合起来,总结出林氏正骨手法,强调本病的治疗以整复关节,纠正错位为主,提出了“定位要准确、整复宜分段、用力须轻巧”的手法要点。
, 百拇医药
    通过本观察提示:林氏正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伴随症状的疗效明显优于枕颌牵引复位。林教授认为,手法治疗时应使病变节段处于旋转中心,使之受到最大的作用力,而无关部位应尽量远离旋转中心,减少对力量的缓冲,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既考虑到颈椎的曲度影响,注重头部的摆放姿势,又考虑到用力方向与受力部位的关系,使需要治疗的部位受到相对最大的作用力,不同的作用力方向正是为不同的病位而设计的,能分别使颈椎上、中、下段处于力量的剪切中心,从而真正发挥定位效果。从上述作用原理我们发现,林氏正骨手法有别于一般或传统手法,它能使相应节段的椎动脉受压情况最大程度得以缓解,极大地改善椎动脉的供血情况,增加脑血流量,从而更好地减轻或消除了眩晕、耳鸣、眼花等椎动脉供血不足之不适症,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以宗.中国整脊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47.2002,14(8):10-11

    [2] 刘庚年,朱绍同.X线征象分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4

    [3] 马东升.环枢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7,5(5):10-13

    [4] 许树柴,刘军.罗金官运用罗氏正骨法诊治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6,27(11):14-15

    [5] 周文敏,陈勉,林熙文.林如高理筋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66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4,12(2):21-22, http://www.100md.com(刘兆平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