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3期
编号:12297843
浅谈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干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3期
     摘要:据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将超过74万人,其中病人超过计划10万人,这一数据要我们清醒的知道,艾滋病距我们已不再遥远,它正已惊人的速度向普通群体发展,因此,关爱艾滋病、做好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使他们能以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生活,这对减少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2011年至今,在我院所收住的传染病病人中,已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3人,且均已进入了发病期阶段,经市疾控中心确诊检验HIV阳性后转诊到市疾控。病人在我院住院期间,当得知艾滋病病毒检验报告阳性后,情绪应激反应强烈,经心理干预后,情绪逐渐好转,可以面对疾病现实,接受治疗。现就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干预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艾滋病 情绪 应激反应 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38-02

    1 资料
, http://www.100md.com
    2011年以来,我院传染病病人住院人数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情况如下:

    1.1 2011年,传染病住院病人521人,其中艾滋病病人1人。

    1.2 2012年1-4月,传染病住院病人244人,其中艾滋病病人2人。

    2 艾滋病个案资料

    2.1 患者李某,住院病历号:09284号,男性,已婚,农民工,经本院住院后查出HIV初检阳性,否认有吸毒史、输血史及多个性伴侣接触史,经确诊检测阳性后转院。

    2.2 患者安某,住院病历号:092964号,女性,已婚,农民,无职业,经本院住院后查出HIV初检阳性,否认有吸毒史、输血史及多个性伴侣接触史,经确诊检测阳性后转院。

    2.3 患者刘某,住院病历号:092985号,男性,已婚,农民工,经本院住院后查出HIV初检阳性,否认有吸毒史、输血史及多个性伴侣接触史,经确诊检测阳性后转院。
, 百拇医药
    3 病人经检验在确诊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后常见的心理应激反应如下

    3.1 否认心理。病人总是幻想着检验结果是错的,到处反复检查、反复咨询,从内心否认该疾病是真实的或否认疾病的严重性是真实的,在这种矛盾和纠结中,病人内心十分痛苦。

    3.2 愤怒心理。对于疾病的发生病人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不认为自己应该为疾病承担责任,内心的挫败感和欲望的不能满足常常会使病人产生强烈的愤怒情绪。较偏激的病人,在语言和行为上常常会攻击他人,甚至会故意制造医患冲突或其它冲突,有的总想尽一切办法,创造尽可能的机会将疾病传染給他人,以达到自己的内心平衡。

    3.3 猜疑心理。疾病的发生使病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都受到严重的冲击,病人会变得敏感多疑,胡思乱想,紧张不安,总担心别人是在谈论自己,尤其对医护人员的言行异常敏感,认知相当片面消极。

    3.4 焦虑心理。疾病的发生有时会使病人产生强烈的内疚、羞愧、自责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使病人内心不安,又担心家人得知疾病的实情,这些无法排解的不安和担忧会使病人茫然不知所措,焦躁烦恼,并伴有失眠多梦、不思饮食等生理症状。
, http://www.100md.com
    3.5 抑郁心理。面对疾病带来的死亡的威胁,病人内心崩溃,情趣低落,不愿做任何事情,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愿和他人交往,常常独自悲伤,自我贬损,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

    4 心理干预的方法、原理及处理程序

    4.1 方法。采用精神分析、催眠、小物件家排等多种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综合性的心理干预。

    4.2 原理。病人在得知自己患了艾滋病以后,面对生存的困惑和社会、家庭的压力,病人不能接受疾病的事实,心理应激反映很大,精神处于崩溃状态,出现行为异常、情绪情感淡漠、认知不协调,有的病人甚至会有轻生的念头,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要及早的对病人进行危机干预,帮助病人宣泄内心矛盾、复杂的情绪情感,缓解不合理的情绪,引导病人调整不合理的认知,使病人有能力面对、接受疾病的现实,能够承担疾病的责任,预防疾病的传播和以新的意义面对生活。

, 百拇医药     4.3 处理程序。

    4.3.1 以接纳、尊重、理解、共情、积极关注的态度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告知病人心理干预所要遵循的保密原则,消除病人的戒备心理,这一过程本身就具有良好的稳定情绪、疗愈心灵的作用。

    4.3.2 用精神分析的方法不加评判的倾听病人言说内心的想法、感受,让病人在言说中自然宣泄内心的情绪、情感,同时心理咨询师在倾听中洞见到病人无意识表达出的认知关键点。然后就这些关键点,以催眠的方法与病人在潜意识层面对话,通过对话,在潜意识层面中修通病人的情绪、情感及不合理的认知,引导病人能够面对目前的疾病和疾病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学习承担责任和带着疾病积极的生活。

    4.3.3 用小物件家排技术引导病人觉察当下的感受、情绪和认知,觉察病人和家庭主要成员的关系,引导病人解决与家庭主要成员之间的矛盾和顾虑,从而进一步改善病人的情绪、情感,促使病人及其家人积极配合疾病的治疗。
, http://www.100md.com
    4.3.4 在病人情绪稳定,能够面对疾病时,向病人介绍预防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介绍那些行为可以传播艾滋病,那些行为不可以传播艾滋病,使病人知道如何正确的和家人、朋友、他人交往,预防艾滋病在社会上的传播。

    4.3.5 在病人许可的情况下,向病人家属介绍有关艾滋病的情况和预防措施,以便病人能够获得来自家属方面的力量支持。

    5 结论

    艾滋病是因HIV病毒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性致死的传染病,目前尚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因此,面对死亡的威胁,病人在确诊后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是在所难免的。上述三例病人在确诊后,通过我们及时的心理干预处理,缩短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否定期,有效的降低了病人应激反应的强度,及时的稳定了情绪、情感。因此,我认为,心理干预技术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对稳定病人情绪、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艾滋病的发生对病人的震撼毕竟是巨大的,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情绪可能会有反复,这就需要我们定期跟踪、及时给予心理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 郭念锋,主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 Sherry cormier,paula S.Nurius,Cynthia J.Osborn(美).作者.张建新,等翻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 .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http://www.100md.com(王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