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3期
编号:12297911
CT结合X光片诊断颈椎病的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3期
     摘要:目的:探讨CT结合X线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89例颈椎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随机分为三组:X线检查组、CT检查组,CT结合X线检查组,比较分析X线和CT对于颈椎病的诊断结果。结果:CT结合X线检查组的诊断结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组;除对于椎体骨赘形成和钩椎关节改变外,其余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结合X线检查对于颈椎病的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X线 CT 颈椎病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97-02

    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病变,常见于中老年人群[1]。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压迫程度不同,通常将颈椎病分为三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其病变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压迫或者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89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研究,分析X线片和CT在诊断颈椎病中的价值,现总结分析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89例颈椎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病情及身体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分组情况如下:一组只用X线检查(27例),一组只用CT检查(26例),一组CT结合X线检查(26例)。89例患者中男47例,女42例,年龄25岁~78岁,年龄平均(52.2±8.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部不适、颈痛、恶心呕吐、眩晕听力减退、头晕、上肢麻木无力等。

    1.2 方法。X线平片检查:常规摄颈椎正侧位,如有需要可加摄颈椎双斜位。CT检查:采用螺旋CT机进行扫描,患者取仰卧位,从C3/4开始逐一向下扫描各个颈椎椎间盘,层厚1mm,层距1mm。

    1.3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的X线片和CT进行观察,主要内容如下:椎体骨赘形成、钩椎关节的改变、颈椎间隙的改变和颈髓受压、椎间孔的改变、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和关节突的改变。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 结果

    颈椎病患者X线和CT检查结果见表1所示。所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和关节突的改变只能通过X线片检查发现,CT无法发现,X线片组与CT检查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椎体骨赘形成和钩椎关节的改变两项检查,X线组与X线结合CT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T组与X线结合CT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颈椎病患者X线和CT检查结果

    3 讨论

    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根据压迫程度不同,通常将颈椎病分为三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其病变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压迫或者刺激周围组织,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正位片检查是为了观察两侧钩突有无骨质增生及其他异,而侧位片主要用于观察颈椎生理曲度是否有改变,椎间隙是否存在改变以及观察椎管狭窄程度[2]。研究显示通过X线片上可以早期发现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并且较易观察,在各型颈椎病表现最早最明显,并且在颈椎病的全程中都可以观察到,而CT由于是断层扫描,无法观察颈椎的整体曲度,研究显示在54例椎体骨赘形成患者中通过X线平片发现了49例,而CT只发现了11例椎体骨刺。然而CT对于显示椎间盘的突出、脱出等具有X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CT能清晰地显示椎间盘是否变形,是否对脊膜囊和相应神经根有压迫,并且还可以进行双侧对比。CT对颈椎椎间盘突出诊断率较高,另外在观察小关节病变和椎间孔改变情况有其优势。由于CT能直接显示椎问盘的突出、脱出等情况,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因此CT对颈椎病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常规X线平片和CT各有优势,不能相互替代,X线片仍然是诊断颈椎病的基础手段,当X线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时CT可以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对于颈椎病的诊断临床应充分利用X线和CT的各自优势,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治疗提高更好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定坤,吴钊钿,吴江林,等.中老年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改变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1,19(1):22-24

    [2] 杜芳莉,杨晓发.职业相关性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20):35-36, 百拇医药(贾晓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