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2297292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症观察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5日 曹国秀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004-02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极为常见和多发的临床疾病,其起病快,发病急,以面部肌肉出现瘫痪或面部神经出现单侧麻痹为主要症状。在祖国医学中属于“面瘫”、“口僻”等范畴,多数中医学专家认为该病是由于患者自身出现了正气不足、邪气渐盛、脉络空虚等症状,从而引起了气血阻滞、营卫不和、经脉失养等,最后导致了疾病的发生[1]。据有关治疗显示中药联合针灸对周围性面瘫进行治疗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现结合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我院共对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将上述病例随机的划分为:中药内服对照组和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组,每组患者各60例。在对照组中,女24例,男36例;年龄均在14-68岁,平均年龄为40.25岁;病程为8-34天;右侧患者27例,左侧患者33例。在治疗组中,女21例,男39例;年龄均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43.21岁;病程为10-40天;右侧35例;左侧25例。对照组和治疗组病程、年龄、性别等无显著差异。

    2 临床方法

    2.1 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均选择中药内服的治疗方法,其主要药物配方为:制白附子10克先煎30分钟、僵蚕10克、全蝎10克、蜈蚣2条、葛根10克、红花8克、桃仁10克、川芎20克、赤芍药12克、白芷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甘草6克、细辛3克[2]。久病未愈气血不足的患者可添加当归和黄芪;健忘、头晕、多梦、难以入眠的患者可添加枸杞子、夜交藤、何首乌、枣仁、熟地黄;肝火旺盛的患者可添加黄芩、栀子和龙胆草;痰多的患者可添加胆南星、陈皮和法半夏。每日用水煎服一剂,一个疗程为十剂[3]。

    2.2 治疗组。在服用上述药物的条件下结合针灸治疗,在手和足的阳明经进行取穴针刺,在针灸的过程中将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加以运用,主要对患侧进行针刺。主穴为:太阳、四白、风池、神庭、合谷、下关、翳风、阳白及地仓等[4]。在针刺的第一周力度要轻、针位要浅,进行轻度地提插和捻转,准确的掌握气度和力度,每次治疗时间需要20分钟,一天一次。在针刺的第二周需要将针刺的强度稍微加大,进行中等强度的刺激,以患者的忍受度为准。每次都在患侧选择适当的两组穴位与电针治疗仪进行连接并接受连续波的治疗,以患者的舒适度为标准对强度进行控制。每次治疗需要半个小时,一天一次。留针的期间可以在足三里、下关处进行两次的温针灸。每次需要留针半小时。在针刺的第三周患者的面神经都受到了较为严重的损伤,病情也不见好转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多灸少针,在患侧的太阳、颊车、阳白、下关、地仓、四白进行深刺;并在双侧合谷、太冲、足三里进行一寸的直刺;每次均要在患侧取两组穴位与电针治疗仪相接,进行连续波的治疗,并依照患者的承受度对强度进行控制。每次治疗需要40分钟,一天一次。在留针的期间可以在足三里、下关处进行三次的温针灸。一个星期为一个疗程,间隔三天之后便可以进入下一个疗程的治疗。四个疗程之后统计其疗效[5]。

    3 结果

    据有关资料显示,对接受治疗后的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疗效判断,其判断标准为:痊愈:鼻唇沟和双侧的额纹可以保持对称,闭目、抬额及皱眉也恢复到正常,鼓腮时没有出现漏气现象,进食期间也不会在齿颊间留有残渣,笑和说话口角都不会发生歪斜,能保持面部的正常表情;显效:鼻唇沟与双侧额纹能保持大体对称,闭目时略有隙缝,鼓腮时没有漏气想象,进食后齿颊间也不会留有残渣,笑时有轻微的不对称现象;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加重的状况。两组病例的疗效对比情况详见下表。

    4 讨论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面部神经疾病,其多以面部神经炎所致,还能引起周围性的面神经麻痹。该病起病急、发病快,会使患者的脸部出现麻木、呆滞、松弛等状况,患病期间患者不能皱眉、蹙额、鼓颊,同时还会出现口角严重歪斜、漱口出现漏水、进食后食物残渣会留于齿颊间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外观形象,并对其正常的生活及工作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在我国采取中药联合针灸对其进行治疗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在临床的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6]。

    在中医中通常认为该病是由脉络空虚所致,会使患者出现经脉失养、经气阻滞及肌肉纵缓等症状,从而导致发病。从上述病例中我们可以发现,运用中药口服也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疗效并不显著,且见效慢,难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而针灸具有疏经通络、调整阴阳等功效,不仅能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还能达到鼓邪外出的效果。同时,在现代的医学研究也表明,针灸有消除脸部缺血性水肿的效果,通过电针运用其低频脉冲对穴位进行刺激,从而对人体的组织功能加以调整,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肌纤维收缩,最终使受损的肌肉和神经得到再生和修复的效果。再加上中药的辅助治疗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达到极好的治愈效果,在缩短了病程的同时也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DiMarco AF.Onders RP,Ignagni A,et al..Inspiratory muscle pacing in spinal cord injury:case report and clinical commentary[J].Journal of Spinal Cord Medicine.2006

    [2] Kottink AI.Hermens HJ,Nene AV,et al..Therapeutic effect of an implantable peroneal nerve stimulator in subjects with chronic stroke and footdrop: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06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