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39399
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给药方法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宋慧英 聂树有 胡宝霞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常规静脉给药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2例),均采用头孢他啶作为抗菌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速度2.5-3.0mg/min)、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滴注(Bid、2g/次)。连续治疗1W后观察两组临床及细菌学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两组用药量均为4g/d,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用药量较少即可获得较好的生物学效应及临床疗效,对于一些药物半衰期较短(<1h)药物,此种给药方法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

    关键词:头孢他啶 下呼吸道感染 给药方法 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48-02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临床常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头孢他定作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稳定。常见的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滴注等,依据药物药动力学和药效学参数,不同的药物需要不同的给药方法和途径,本文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经临床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的164例患者,分组采用不同的给药方式治疗,获得临床及细菌学疗效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住院,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患者164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55.8岁,其中男96例,女68例。全部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全身衰竭明显者,复杂性感染需几种抗菌药物联合治疗者,妊娠及哺乳妇女。并同意接受试验治疗者。疾病种类:急性支气管炎1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肺炎72例,支气管扩张伴感染10例,支气管哮喘伴感染1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2例。两组比较症状、体征、实验室、细菌学和胸部X线检查等一般情况无差异。

    1.2.2 治疗方法。164例患者均给予头孢他啶(珠海丽珠药业产品,粉针剂,1.0g/瓶)。给药方法:观察组采用日本泰尔茂微量泵(20ml),头孢他啶4g,加生理盐水至20ml,以2.5-3.0mg/min泵入;对照组Bid,2mg/次,用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同时给予吸氧、祛痰平喘、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1W后观察疗效。

    1.2.3 疗效判断标准。临床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显效、好转、无效3级评定。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痰细菌培养转阴,X线胸片显示病灶大部吸收。好转:病情有好转,X线胸片显示病灶小部分吸收。无效:用药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以显效加好转病例计算总有效率;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采用清除、交替、未清除3级评定。清除:治疗后细菌学检查所采集的所有样本培养,不再发现原有病原菌。交替:治疗结束后原有病原菌清除,但分离出新的病原菌,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无需治疗。未清除:治疗后的细菌学样本培养仍见原有的病原菌,需要换药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率表示n(%)。数值变量不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1W后,疗效比较显效、无效、总有效率、细菌清除、未清除有差异(P<0.05),临床好转、细菌交替无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于对照组。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头孢他啶[1]是第三代头孢类广谱抗生素,其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普通的头孢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扩大与增强,具有抗菌谐广、抗菌作用强、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黏肽合成而起到杀菌作用。本文采用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示头孢他啶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较好,与国内其他一些文献报道[2]也相仿。

    3.2 近几年随着对药代动力学(PK)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和临床疗效密切相关。根据PK/PD的特性,可将抗菌药物分为2类,即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3]。这种分类方法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间隔时间的改变与疗效。对于半衰期短(1~2h)且无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或PAE较弱的药物(比如头孢他啶),如何给药才能保证有限的血药浓度及持续时间,是临床医师与药剂师共同面对的难题。本文显示持续性微量泵静脉滴注无论在临床疗效或者在细菌学疗效方面均有一定优势。由此是否可以大胆地设想临床使用的任何药物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