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7期 > 正文
编号:12339444
股骨粗隆下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25日 李凯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86-02

    股骨粗隆下骨折临床较为少见,治疗较为棘手[1]。本院自2008年2月-2011年2月收治股骨粗隆下骨折24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24例,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21~55岁,平均41.2岁。左侧15例,右侧9例,其中交通伤14例,重物砸伤6例,坠落伤4例。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损伤,不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骨折按Seinsheimer[2]分型:ⅡA型3例,ⅡB型6例,ⅡC型6例,ⅢA型6例,ⅢB型2例,Ⅳ型1例。其中手术治疗18例,保守治疗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h-5d,平均30h。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治疗。患者仰卧,大部采取蛛网膜外硬膜下联合麻醉,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复位方式,取股骨大粗隆上(闭合复位)或外侧切口(直接复位),骨折复位后,根据骨折类型选取合适髓内固定进行固定。术后疼痛减轻后即开始患肢功能锻炼,术后12周部分负重,根据X片复查情况决定是否去拐负重。

    1.2.2 保守治疗。不适合手术或拒绝手术患者,采取股骨髁上或胫骨结节持续骨牵引6-8周,固定期间鼓励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定期复查x片,至放射学上出现明显骨痂连接时开始部分负重,视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量,待骨折完全愈合后过渡到完全负重。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P<0.05作为有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注:①疗效满意率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②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手术组满意率明显优于保守组,P<0.01。

    注:①疗效满意率根据Theologis影像学标准评定;②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之间满意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组,P<0.01。

    注:①髋关节功能根据Sanders标准评定;②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之间优良率存在显著性差异,手术组明显优于保守组,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下骨折指发生在小粗隆至股骨狭窄部之间的骨折,其发生率较低,仅占股骨干骨折的4%~10%,治疗较为棘手[1]。以往股骨粗隆下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行下肢曲髋屈膝牵引或手法整复后髋人字石膏固定。但研究表明:保守治疗难以达到良好的对线、对位,远期肢体不等长、成角、旋转畸形等并发症十分常见[1]。长期的牵引或石膏固定不仅不利于临床护理,而且还会增加痛苦。另外由于非手术治疗关节活动较晚,常常会引起伤后髋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影响髋关节功能。因此对于有移位的股骨粗隆下骨折,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本组行手术治疗的18例无论其早、晚期的影像学评价及末次随访的髋关节功能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目前临床上采取的手术方法较多,有闭合复位弹性对内钉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等,但不同学者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却存在一定的争议。采用髓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干扰骨折端的局部环境等优点,而且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矫正成角及横向移位能力,但它矫正旋转移位的能力较差,因此术后也应防止旋转畸形再次发生。本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粗隆下骨折与其他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固定牢固,接近负重力线,利于载荷的传递,力臂短,弯矩小,抗疲劳能力强,且手术切口小,多可闭合复位置入,且更具力学和生物学优势。本组采用髓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手术顺利,术后疗效满意。股骨粗隆下骨折因解剖学原因,有时复位困难,导致内固定物通过骨折端困难,对于此类情况,可作小切口切开复位,切勿为追求微创而强行闭合复位或置入内固定物。鉴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具有上述优点,且该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笔者认为股骨粗隆下骨折宜优先选择髓内固定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James jarvis,Dafin Davidson,Merv Letts.Management of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 in skeletally immature adolescents[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53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