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29期
编号:12333212
手法与康复治疗婴幼儿斜颈59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29期
     摘要:目的:观察手法与康复治疗对婴幼儿斜颈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59例婴幼儿斜颈的患儿,采用手法与康复进行治疗。

    结果:本组59例中,临床治愈者42例(70.1%);临床明显好转者11例(18.6%);临床有效者4例(6.8%);总有效率95.5%。

    结论:手法与康复治疗婴幼儿斜颈的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

    关键词:婴幼儿斜颈手法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33-01

    婴幼儿斜颈是临床上常见、多发,以新生儿难产、子宫内胎位异常等原因,造成胸锁乳突肌损伤,进而引起肌肉及周围组织肿胀、粘连、挛缩、活动障碍,导致头颈侧斜的综合征。近年来,笔者采用按摩手法配合康复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59例,男28例,女31例,均为婴幼儿。月龄最小1月,最大13月,其中1~3月18例,4~6月22例,7~9月10例,10~13月9例。发现病程9天~2月。母诉:首先发现患儿头颈侧斜、活动不利、目视不正、颜面歪斜,继而发现一侧颈部卵圆形或条索状肿块而就诊;检查:两侧胸锁乳突肌不等长,短侧胸锁乳突肌中下段可触及大小不等、软硬不同的卵圆形或条索状肿物,患儿拒压;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确诊为婴幼儿斜颈。

    1.2按摩手法。因患儿皮肤娇嫩,手法治疗时,应使用按摩介质:麻油,滑石粉,展筋散等,以免伤害患儿皮肤。依序手法治疗:①按揉法:松开患儿衣领扣带,取仰卧位,患侧肩下垫高,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术者一手固定头部,另一手的食中指并起,在胸锁乳突肌的肿块和挛缩部位,用指腹按揉3~5分钟,轻重适宜,用力均匀,力求渗透。②拿捻法:术者用拇指与食中二指,相对拿住胸锁乳肌的肿块,拿捻局部约2—3分钟,注意手法宜柔和,不可用力过大。③弹拨法:术者以拇指先按揉胸锁乳突肌及周围组织,再以垂直肌肉方向弹拨胸锁乳突肌,继之以拇指与其他四指对捏、提拿胸锁乳突肌,上下来回捻转3—5次,用力宜轻柔。④推摩法:术者右手自患儿胸锁关节处,沿胸锁乳突肌向乳突端,反复推摩3—5次,约3—5分钟。⑤牵旋法:术者一手固定幼儿患肩,另一手托起枕部做侧屈运动,使健侧耳廓与面颊尽量接触健肩,反复5—10次;接着医者一手扶住患侧头部,一手托拿健侧下颌,将面部缓缓向患侧旋转引伸3—5次;继之,医者双手托起患儿头部,保持前倾位,左右旋转运动,旋转角度以生理范围内为宜,禁止后伸位转颈。⑥擦理法:术者用右手小鱼际擦理幼儿患侧面颊、颞颌、耳廓周围等。⑦结束手法:术者双手推揉幼儿肩背、上臂、前臂及手部的斜方肌、肩胛提肌、三角肌、大鱼际等,取主穴:气舍、扶突、缺盆;配穴:天突、翳风、风池、大椎、肩井、天宗、颊车、合谷等揉压。手法治疗:一日一次,一周六次,每次10—20分钟,一个月为一疗程。可配合:①热敷:一日两次,15—20分钟/次。②TDP神灯照射:一日一次。
, 百拇医药
    1.3康复方法。①康复训练操:医者或患儿母亲用双手拇指托扶患儿枕部,其余四指抱合患儿颌面,行康复运动训练,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或旋转动作,患侧运动要多于健侧,其患、健侧运动比为2︰1,一日50次,逐渐增加100—200次/日,每天分4—6次完成。②姿势矫正法:使患儿面部转向患侧,下颌稍仰起,偏向患侧外上方。睡眠时用米袋固定头部于矫正位,多诱导其向患侧转头,必要时可固定患儿头部片刻。

    2疗效观察

    2.1疗效标准。临床治愈:头颈侧斜消失、两侧胸锁乳突肌等长,患侧颈部卵圆形或条索状肿块消散,活动恢复正常。明显好转:头颈侧斜基本消失、两侧胸锁乳突肌已近等长,患侧颈部卵圆形或条索状肿块明显消散,活动几近恢复正常。临床有效:头颈侧斜有所恢复,患侧颈部卵圆形或条索状肿块轻度消散,活动有所好转。临床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2.2治疗结果。经按摩手法配合康复方法治疗后,达临床治愈标准者42例;达明显好转标准者11例;达临床有效标准者4例;临床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达95.5%。
, http://www.100md.com
    3讨论

    3.1婴幼儿斜颈的发病机制。婴幼儿斜颈的发生是一种源于新生儿难产或胎儿子宫内胎位异常等原因,造成了婴幼儿或胎儿单侧胸锁乳突肌损伤(以胸锁端多见);之后由于组织的损伤,机体将产生修复性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区周围的毛细血管迅速扩张、血浆渗出,甚至形成血肿。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本身是为组织损伤的修复创造条件,提供充分的营养和原料,诸如葡萄糖、糖蛋白、纤维蛋白等等,会使萎缩组织好转、变性组织恢复、坏死组织再生等的良性修复,以期达到组织损伤的康复;然而,血管扩张、血浆渗出过度将造成血肿,血肿的出现肯定会使损伤区组织的修复延期,表现为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的瘢痕化修复过程,加之婴幼儿缺乏痛苦表达、婴幼儿父母观察不力等,损伤区组织病理进一步变化而粘连、挛缩,胸锁乳突肌缩短和活动障碍,而导致头颈侧斜。临床上称之谓婴幼儿头颈侧斜综合征,俗称婴幼儿斜颈或小儿斜颈。婴幼儿头颈侧斜的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属“痹症”范畴,是由于气血瘀阻,经脉不通所致。

    3.2手法与康复治疗婴幼儿头颈侧斜综合征的原理。手法是祖国经典医学中重要的治病手段之一,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和健康的恢复起过良好的作用,尤其对痹症的治疗最为显著。它以医师徒手,形成手法的作用,刺激机体,借助机体内在的生理效应,使肌肉紧张缓解、周围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组织代谢加强,而达到修复损伤组织的目的;并且手法还具有明显的消散淤结,解除挛缩的效应。由此应用手法治疗婴幼儿斜颈可使损伤的胸锁乳突肌肿胀、粘连消散、挛缩、颈斜解除,功能得以恢复。需要说明的是婴幼儿皮肤娇嫩,手法治疗时应轻柔、持续,以免婴幼儿皮肤损伤。另外,手法治疗时及治疗后,再行康复训练、矫正姿势,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尽早解除患儿痛苦。需要强调的是新生儿父母在宝宝出生后半年内,应密切观察儿女发育情况,若发现头颈侧斜、睡姿不正等,要及时就医诊断,进行手法与康复治疗,以避免或减少患儿畸形的发生。本组59例婴幼儿头颈侧斜综合症,经推拿手法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5%,足见其疗效优越,值得推广。, 百拇医药(张利巧 闫战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