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32934
3例运用康复训练仪的老年患者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者糖耐量减退中的应用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吴小飞 韩毛毛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运用康复训练仪后能否预防老年长期卧床者糖耐量减退。

    方法:对愿意受试的三位老年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训练,三个月再次对其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BMI)进行测量。

    结果:通过干预前后的比较,发现运用康复训练仪可以预防老年长期卧床者的糖耐量减退。

    结论:早期运动干预措施对预防糖耐量减退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关键词:康复训练仪老年患者糖耐量减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045-01

    由糖代谢正常发展至糖尿病要历时数年或更久,这一必经阶段称为糖耐量减退(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WTO对其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8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h血糖在7.8mmol/L-11.1mmol/L。研究证实IGT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非IGT人群高约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IGT具备了与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1。因此,在IGT阶段进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最大限度减少IGT向DM发展,此外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方面也有重要意义。本科室给三例糖耐量正常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干预,分别从空腹血糖、体重指数(BMI)、体重方面对干预前后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此运动干预方式可以预防糖耐量减退。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病例1:患者男性,80岁,身高180cm,体重80kg,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卧床一年余。

    病例2:患者男性,85岁,身高166cm,体重55kg,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卧床一年。

    病例3:患者男性,78岁,身高180cm,体重69kg,脑梗后遗症患者,卧床一年余。

    1.2方法。糖耐量减退是一种危险状态,但也是可逆的。糖耐量减退者只要及早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进行预防,就会防患于未然。鉴于IGT的危害和向糖尿病的高转化率,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指出糖尿病防治策略重点在于早期干预,即在IGT阶段进行干预,因为在IGT阶段进行干预可能延缓、减少其向糖尿病的转变。而运动锻炼可以使糖耐量得到改善,有利于控制血糖,改善脂类代谢,减轻体重3。

    1.2.1运动时间。三位患者每天运动的时间固定,每天一次,均安排在餐后1-1.5小时,防止运动过程中的低血糖反应,开始的适应阶段每次5min-10min,后视病人身体状况逐渐延长,一般在20min左右,运动后病人以呼吸轻度加快,有轻微疲劳感程度即可。

    1.2.2运动频度。每周3-5次。

    1.2.3运动方式。采用本科室自行研制出的床上康复训练仪,责任护士与患者配合,监督其正确完成训练计划,该训练仪主要功能包括四肢联动和上肢拉伸两部分,在上肢进行主动运动的同时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或自我助力运动。

    1.2.4运动干预的目的。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也能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并发症。多数研究认为,经常运动可减少机体脂肪、减轻体重以及改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减少胰岛素抵抗、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率4,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率5。因此,运动是有效控制糖尿病,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2结果

    三例患者运用床上康复训练仪三个月后,对空腹血糖、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方面进行比较(见表1)。

    3讨论

    IGT是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普遍认为IGT人群是潜在的2型DM人群。如果采取干预,部分IGT者的血糖状态将有机会逆转,若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则有大量的IGT患者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2型糖尿病6。近年研究显示,IGT作为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lar diease,CVD)的高危因素,发生CVD的危险性也明显增加,甚至与DM差不多相当7。因此对于糖耐量减退患者如何使其向血糖正常状态发展而避免成为糖尿病患者显得尤为重要。

    4小结

    任何疾病再探索出根治方法以前,其最佳的治疗方法便是预防。糖尿病预防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IGT人群,IGT的预防关键在于及早发现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处理,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并改善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对IGT病人的转归具有显著影响。此次干预发现,早期个体化干预措施对IGT有积极作用,对预防2型糖尿病发生有一定的作用,对减少病人、家庭、社会经济负担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长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卢艳慧,陆菊明.糖尿病低减流行病学及危害[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7,15(6):324

    [2]叶任高,陆再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87-808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87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