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5期
编号:12697631
新生儿头皮血肿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5期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55-02

    新生儿头皮血肿不是胎头水肿(产瘤),胎头水肿(产瘤)发生是由于分娩时胎儿的光露部位(最多先露头),一般在中间横跨两个头骨,受强烈压迫,头皮和皮下组织发生水肿,因而产生柔软的瘤体,即称为产瘤。临床不需特殊处理,3—5d后可自行消失。而头皮血肿多因钝器伤及头皮所致,与产伤有关。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三种。

    颅内出血的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不安、脑性尖叫、惊厥)或抑制状态(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为主要特征,伴呼吸改变,当有颅内高压时出现前囟紧张、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射消失等症状。此病死亡率高,可能伴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脑性瘫痪、癫痫等。

    1头皮血肿有哪些症状

    1.1皮下血肿一般体积小,因皮下组织与皮肤层和帽状腱膜层之间的连接紧密有时因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中央反而凹陷,易误认为凹陷性颅骨骨折,需用颅骨X线摄片作鉴别。

    1.2帽状腱膜下血肿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由该层内小动脉或血管破裂引起因帽状腱膜下层组织疏松可蔓延至全头部血肿易于扩展甚至蔓延至整个帽状腱膜下层含血量可多达数百毫升张力低疼痛轻,小儿及体弱者可导致休克或贫血。

    1.3骨膜下血肿的特点是局限于某一颅骨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见于颅骨受损之后如产伤等。出血多来源于板障出血或骨膜剥离范围限于骨缝质地较硬。

    2头皮血肿的处理

    帽状腱膜下血肿:出血量较大,血肿范围广。帽状腱膜下血肿的处理,对较小的血肿亦可采用早期冷敷、加压包扎,24—28h后改为热敷,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巨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分次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尤其对婴幼儿患者,需间隔1—2d穿刺—次,并根据情况给予抗生素,必时尚需补充血容量之不足。

    骨膜下血肿(头血肿)颅骨骨膜下血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引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血来源多为板障出血或因骨膜剥离而致,血液集积在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血肿用界止于骨缝。骨膜下血肿的处理,早期仍以冷敷为宜,似忌用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沂缝流向颅内,引起硬脑膜外血肿,应在严格备皮和消毒情况下施行穿刺,抽吸积血1-2次即可恢复。

    若反复积血则应及时行CT扫描或其他辅助检查。对较小的骨膜下血肿,亦可采用先冷敷后热敷待其自行吸收的方法;但对婴幼儿骨膜下血肿,往往为时较久即有钙盐沉着,形成骨性包壳,难以消散。对这种血肿宜及时穿刺抽吸,在密切观察下小心加压包扎。, http://www.100md.com(李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