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5期
编号:12697765
针灸配合中药及面部肌力训练治疗风邪中络面部口眼歪斜的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5期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部按摩口眼歪斜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75-01

    病例资料:患者1:男性,年龄49岁。症状:于2011年11月中旬晚在旅馆靠窗的床上睡一觉醒来,右口角不合,右眼睛不合,右半脸歪斜,并且右面部肌肉抽动,右口角流涎、右眼流泪、右目呲瞪。辩证,诊断风寒中络所致。治法祛风散寒,温经活血,针灸处方:以手足阳明穴为主。取穴:双风池,双合谷,左太阳,颊车地仓。牵正,配合攒竹,丝竹空,阳白,人中。手法:平补平泻。针两次后,右面部右脸不紧绷,右眼能闭合,眉毛可抬高,额纹出现,针五次后右口角不漏水,鼻唇沟变深,针七次后口角与鼻唇沟基本对齐,每日加强面部按摩并矫正口角做上下左右运动十五天痊愈。

    患者2,女68岁,于2011年3月份晨起右脸歪斜,怕冷。感冒症状。诊断外感风寒。治疗原则:以扶正祛邪,温经散寒为主。针灸取穴:以阳明穴为主,补气补血,配合面部穴,双足三里,双合谷,双凤池,双太阳,左地仓,颊车,牵正,配穴,做内睛明,左攒竹,左丝竹空。手法:平补平泻,针五次后痊愈。
, 百拇医药
    患者3,女性20岁,于2011年6月23日早上醒来,嘴角抽动,右半边脸歪斜。诊断为风邪中络所指的左口眼歪斜,症属虚邪为患。治法:以祛风散寒,温经活血为主。针灸取穴:以左阳明,颊车,地仓,攒竹,牵正,双太阳,配双合谷,凤池,左丝竹空,人中斜刺。手法:平补平泻,隔日一次,五天痊愈。

    鉴别诊断:本3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风邪入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遇寒则筋急引颊,故口眼歪斜,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阳明内蓄痰浊,太阳外重于风,风痰阻于头面经络,则经隧不利,筋肉失养,故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运行,筋肉相对而急,缓者为记者牵引,故口眼歪斜,此“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辟不遂”。

    以上3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所致。针灸手法:平补平泻;针法:直刺或斜刺。深度0.5-1.5寸。取穴:合谷,凤池,太阳,颊车,地仓,牵正,阳白。取穴法: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随症选穴。如果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人中,目闭不合加丝竹空,内睛明。偏头痛加头维,率谷。进针方向,一般直刺和斜刺。
, 百拇医药
    中药方剂:牵正散。组方: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各9克。用法上为细末。每付3克,热酒调下,不拘时服2,本方为风痰阻络之要方。本方剂现代应用:主要用于颜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面神经炎,眼肌麻痹,颞颌关节紊乱症等属风痰阻络之证。注意事项:本方药性辛燥,口眼歪斜偏寒者较宜,气虚血瘀或肝风内动而至的口眼歪斜或半身不遂则不宜使用。方中白附子,全蝎生用有毒,用量宜慎。

    面部肌力训练:每天自我面部按摩15min,自觉面部发热后进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鼻根肌、鼻中隔下降肌、提上唇肌、提口角肌、笑肌、颧骨肌、颊肌、口轮匝肌、颏肌的肌力训练。肌力2级以下者可用手指帮助做被动练习,肌力3级以上者做被动运动,同时进行速度、灵敏度、协调性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30min。

    参考文献

    [1]《金贵要略》

    [2]《杨氏家藏方》, http://www.100md.com(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