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按摩与康复医学》 > 2012年第36期
编号:12697547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伤科推拿的学术贡献(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25日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年第36期
     4.2 辨证论治。

    4.2.1 辨病位。“若使病在筋,则调之筋,若病在骨,则调之骨”,早在《素问·调经篇》中就已经认识到辨病位施法的重要性。在推拿临床中取效的关键是“直达病所”,因此,临证时病位要辨别准确,手法操作才有的放矢,直中要害,取得好的临床疗效。正如手法总论篇所述:“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4.2.2 辨病性。《厘正按摩要术·卷二·立法·按法》曰:“《内经》载按法者多,其中有不可按者,按则增病。有不可不按者,按则疗病,故首先辨证。”强调了手法应用前辩证的重要性。因此,应对损伤情况应有深入细微的了解,如伤筋之证,亦应别其筋强、筋柔、筋正、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等,然后针对不同的病情,施行相应的宣通补泻推拿之法,才能取得好的临床疗效。正如手法总论篇中记载曰:“但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法之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阐释了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施行相适宜的手法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在手法释义篇中进一步阐释了辨病性的重要性。“盖人身之经穴,有大经细络之分,一推一拿,视其虚实酌而用之,则有宣通补泻之法,所以患者无不愈也。”
, 百拇医药
    4.3 手法操作前应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施术前应对病变部位的临近组织及患者整体状态做全面了解评估,再决定施行不同的手法。如筋骨损伤可造成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紊乱,甚至伤及脏腑,因此治疗上应局部和整体兼顾。正如手法总论所记述:“……况所伤之处,多有关于性命者,如七窍上通脑髓,膈近心君,四末受伤,痛苦入心者,即或其人元气素壮,败血易于流散,可以克期而愈,手法亦不可乱施;”同时,还应明悉患者的体质状况,以便对不同体质的患者施用合宜的手法,否则如手法总论所记述:“若元气素弱,一旦被伤,势已难支,设手法再误,则万难挽回矣。此所以尤当审慎者也。”

    4.4 “心明手巧”是保证手法安全、有效的关键。手法应用前必须根据辨病、辨证的原则,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从而选择相适宜的手法,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心明”。在手法操作时要精神集中,动作熟练敏捷,达到“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正如手法总论篇所记述:“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
, http://www.100md.com
    5 “柔和、舒适”是手法操作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在保证手法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手法操作应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寓柔,柔中寓刚,刚柔相济,使患者感觉柔和舒适,达到清朝胡廷光在《伤科汇纂》里面提的要求:“上骱不与接骨同,全凭手法与身功,宜轻宜重为高手,兼劝兼骗是上工,法使骤然人不觉患者知也骨已拢。”说明手法的运用,务必精心把握,做到及时、稳妥、准确、轻巧而不增其损伤,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最后达到手法操作的最高境界:“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总之,《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述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尤其是在手法总论和手法释义篇中详论了伤科手法的概念、操作规范及手法的施术原则等内容,值得进一步挖掘整理,以便更好的指导伤科推拿临床,提高手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舒适性。

    参考文献

    [1]清·吴谦等.医宗金鉴.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3:2281-2283

    [2]彭树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的学术思想研究.四川中医,2006,24(12):29-31

    [3]邱德久,徐涛,门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浅释.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6,2:30-31

    [4]方苣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探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5,14(1):7-8, http://www.100md.com(井夫杰)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