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406709
残耳转位修复耳再造后低位软骨外露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肖 斌 刘 毅 张 诚等
第1页
残耳转位修复耳再造后低位软骨外露

    参见附件(439KB,1页)。

     张 斌

    1 病例介绍

    某男,21岁。出生后即见右耳发育不全,外耳道闭锁,此后发现同侧伴有听力障碍。2005年10月患者就诊我科,以小耳畸形综合征(Ⅱ度)子收住并行耳后皮肤扩张器置入术。2006年2月再次入院,行扩张器取出、肋软骨移植全耳再造术,术后耳部外形良好。出院时发现耳轮缘中部皮肤略发红,局部张力较大,但并未引起重视。同年6月,患者因耳廓皮肤破溃就诊,查体发现耳轮缘中段可见大小约1.3cm×0.7cm创面,局部皮肤破溃,有少许粘稠分泌物,形成耳轮的软骨外露并与主支架脱离,向外弹起,而固定该软骨与主支架的线结仍完整,外露的软骨干燥呈灰黄色,已坏死(图1)。立即予以清创,去除部分坏死软骨,将该软骨与主支架重新缝合固定,以残耳下端为蒂,形成皮管,覆盖创面(图2),1月后断蒂,创面愈合良好。

    2 讨论

    软骨外露在早期的全耳再造术后较为常见,一般是由于包裹在其前面的皮辦坏死或后面的皮片部分坏死所致,最常见于耳轮缘处,其主要原因是局部血运差、张力过大及术后包扎压迫过紧造成,而近年来皮肤扩张后全耳再造无需植皮,使这一并发症明显减少。本例造成软骨外露的原因是由于固定的线结在主支架侧缝合的软骨较窄,形成耳轮的软骨向外弹起的力量造成线结切割作用,使后者与主支架脱离。在耳再造成形术后我们已发现耳轮中部皮肤略发红,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最终致软骨外露,如早期局部切开后,将软骨重新缝合固定,则可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该病例,所获得的经验及教训如下:①软骨外露并发症重在密切观察、积极预防,如发现因线结脱落或软骨雕刻不平整造成局部张力过大,应及时处理:②扩张后的皮肤有明显的回缩倾向,一旦形成破溃,创面会迅速扩大,且因外露软骨无骨膜易坏死,周围皮肤无松动性,修复较为困难,植皮及局部皮辦均无法应用;③扩张后的皮肤较薄,固定支架的钢丝、缝线也易于外露,因此在拼接软骨支架时,钢丝或缝线应埋藏于隐蔽处:④既往软骨外露多用颞浅动脉筋膜组织辦加植皮或耳后皮管方法修复,本例巧妙的利用残耳形成皮管予以修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编辑/张惠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3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