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9年第2期
编号:11749695
复合射频(B-RF)去除面部皱纹150例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09年第2期
     笔者使用CHR-Ⅳ型复合射频除皱嫩肤仪去除面部皱纹、改善面部皮肤表浅色素沉着等起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50例,年龄20~63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0例,面部皱纹106例(其中鱼尾纹49例,前额纹18例,鼻唇褶16例,嘴周及两颊部皱纹23例)老年斑12例,黄褐斑32例。

    1.2 操作方法

    1.2.1患者平卧,包好头巾,将负极板贴于患者肩胛部,藕合剂涂擦患处,将仪器的功率调到“30~45”(按面版上的箭头指示可以增大或减少)。治疗头、面部、前额选用直径2.5~3.5cm的圆形探头。鼻唇部、下眼睑部选用直径2~3cm的圆形或长方形探头。功率调至40~45(以患者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为标准)。

    1.2.2每次治疗前首先在治疗部位涂好藕合剂,平整地放好治疗探头后再踏开关。头面部分4~6个部位治疗10~15min,每天1次或两天1次连续7~8次,20天后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细小皱纹消失,较浅色素斑消失,皮肤显得白、嫩、富有弹性、丰满,以后每一个月定期治疗一次即可维持良好的效果。
, 百拇医药
    1.2.3注意事项:①负极板必须完好、平整贴于患者背部,以防接触不良,影响效果。操作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应保持与患者交流,过冷疗效差,过热以防灼伤,注意调整温度;②操作中探头必须紧贴皮肤,治疗后面部的皮肤温度增高,皮肤弹性增强,饱满朝红(0.5h可消失)细小皱纹消失。在断电前,切忌提起或腾空,避免点状接触,一定要断开电源(松开脚踏开关),方可提离探头;③额部比面部的感觉要敏感,因此必要时将功率下调3~5,以患者承受力为度;④如果探头小,电流密度集中,功率相对应减小,探头大,电流密度相对分散,功率相对应调大;⑤负极板离治疗部位远,功率相对减小,离治疗部位近,功率相对增大,建议负极板应贴在离治疗部位较近、平坦的部位。如头面部治疗应贴在肩甲部位。

    2疗效观察判定及结果

    由于复合射频治疗后,会即刻引起真皮层胶原纤维收缩,因此可以立刻见效。临床有效率为100%,治疗后自觉有紧缩感,其后RF热能继续发挥作用,引起真皮和筋膜隔的胶原增生,面部皮肤继续缩紧。本组病例中,经治疗1疗程后,鱼尾纹基本消失,其它部位皱纹变浅,皮肤表面光滑、白嫩,患者满意,黄褐斑等色素性疾病经3个疗程基本消失,疗效可持续 1~2年或更长时间。同时,希望做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观察,以求更科学的依据[1-4]。
, 百拇医药
    3讨论

    应用CHR-Ⅳ型除皱嫩肤仪操作简单,无创无痕地改善皮肤质地,是新一代除皱嫩肤的最佳选择。CHR-复合除皱嫩肤仪所产生的分子运动,其热能作用于真皮深层和其深部的纤维隔,达到立刻收紧真皮和纤维隔,并重塑面颈部上肢形态的效果。RF选择性热能作用于真皮深层和深部的纤维隔,既从真皮到筋膜的纤维组织,主要是胶原蛋白纤维,刺激真皮胶原立即收缩,效果明显。之后,胶原连续增生皮肤使皮肤皱纹变浅、表面光滑,富有弹性,使面部皮肤年轻化。对中、青年人,尤其50岁以下者的疗效优于50岁以上者。值得注意的是,其疗效与能量密切相关,并与个体的感觉有密切关系。采用除皱嫩肤仪系统治疗,治疗方式简单,无副作用,具有极好的长期效果。本技术操作简便、安全性好,是非创伤性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天文,孙林潮.美容激光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55.
, 百拇医药
    [2]Sugarman JL,Fluhr JW.Severity assess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score:an objective measure using permeability barrier function and stratum corneum hydration withcomputer-assisted estimates for extent of disease[J].Arch Dermatol,2003,139(11):1417.

    [3]周展超,吴余乐.皮肤美容激光[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27-32.

    [4]Fujimura T,Tsukahara K.Treatment of human skin with an estract of focus vesiculosus changes its thicknes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J].Cosmet Sci,2002,53(1):1.

    [收稿日期]2008-11-11 [修回日期]2008-12-24

    编辑/何志斌, http://www.100md.com(黄惠娟 马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