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03
编号:13780669
Riehl黑变病患者心理状态初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2月1日 刘 佳,贾丁鑫,吴 严,徐媛媛,徐宏慧,李远宏,高兴华,陈洪铎
第1页

    参见附件。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将SCL-90各因子分与中国人常模[12]作比较,采用单因素t检验,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特点:所有患者面部均有不同程度受累,其中以前额(79.31%)、颊部(79.31%)、口周(72.41%)最易受累;19例(65.51%)患者颈前受累;仅3例(10.34%)鼻部受累,1例(3.45%)耳部受累;除面颈部外,还可累及前胸(1例)、后背(1例)、腕部(6例)、腹股沟区(1例)、肘窝(2例)、腋窝(2例)及指甲(1例)。

    经询问病史,可能的病因包括:曝晒、接触化工制品(油漆、室内装修材料、甲醛)、心理因素(抑郁及焦虑)、长期用药(降压药以及降糖药)等(见表2)。可疑应用化妆品所致疾病者斑贴试验均为阴性。

    2.2 SCL-90评分结果:共23例患者(79.31%)完整完成问卷,其中9例患者(39.13%)阳性。患者各症状因子评分与常模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发病前有心理因素诱因的15例患者躯体化及强迫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SDS及SAS评分结果:共25例患者(86.21%)完整完成两项评分问卷,其中23例患者(88.46%)SDS评分阳性,19例患者(73.08%)SAS评分阳性(见表4)。

    3讨论

    Riehl黑变病于1917年由Riehl首次报道,由于该病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故也称为“战争黑变病”[13]。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Riehl本人曾怀疑本病与战争期间人们食用劣质面粉及食用油而致营养不良有关[13]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