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1987373
护肤品发展的思考(三)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日 齐显龙 宋奉宜
第1页

    参见附件(1809KB,3页)。

     近年来,随着日用化学工业技术的进展,加之人们对于护肤、美容的要求,导致护肤品的大范围普及,表现为护肤品的使用人群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护肤品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消费者面对复杂的产品、品牌、系列等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而盲目使用护肤品可能导致出现护肤品不良反应,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或加重敏感性皮肤的发生。当然“护肤品咨询医师”[1]也缺乏有效的手段对消费者使用护肤品后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价。近年来倡导在护肤品使用过程中的“肌肤监测”,有望能帮助消费者早期发现护肤品使用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到及时停用不适产品并进行处理。

    1关注护肤品成分的不足

    目前,护肤品宣传的卖点着眼于其中的成分,特别是功能性成分。例如:美白成分中的“熊果苷、曲酸”、抗氧化成分的“维生素C、E” [2]等。几乎每个厂家的产品均会出现宣传的新成分、新配方、新专利或新名词。对这些常用成分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准确理解护肤品的实际效果,使消费者不容易被厂家的“概念炒作”所迷惑,从而在一定程度做到理性消费。

    由于护肤品的成分非常繁杂,作为日用化工产品,中国《化妆品卫生规范》及其他多个国家均分别规定了可以用在护肤品中的一些成分及浓度,如防腐剂、防晒剂等,但是对其他的基质成分及功能性成分并无明确规定,特别是目前护肤品的主要成分,不仅仅在于常用的化工原料,而是包括了诸多天然植物萃取[3]、细胞因子、多肽、胶原蛋白等,成分复杂而且来源广泛,特别是《化妆品卫生规范》并未规定护肤品中最高可添加成分的上限种类,也就意味着护肤品厂家可以向其产品中添加很多的功能性成分,这一现象更多见于植物精华的添加方面。某些产品中有超过十数种植物萃取,如倩碧超凡嫩白精华露中含植物萃取有甘草萃取、酸枣萃取、海藻萃取、芍药根萃取、柑橘萃取、栀子花萃取、牡丹根萃取、小黄瓜萃取、茯苓萃取、甘菊萃取、刺梨萃取、大豆萃取、红花萃取、当归萃取等。

    植物萃取物多为数种物质的混合物,如甘草萃取含化学成分多达170多种,其中苷元45个,甘草黄酮类化合物106种,其中苷元73个。可以想象甚至厂家也未必能准确了解其中共有多少种化学成分、每种成分的具体浓度。需要关注的是,每种成分的生理学作用如何,对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的影响研究又是如何?除外这些复杂成分之间可能的作用,这些成分和基质成分、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成分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很难准确预测。部分护肤品已经进行的临床试验,虽然证明护肤品在治疗疾病方面有效,但的确未能完全区分是其基质成分还是主药的作用[4]。在护肤品全成分标注后,厂家并未列出相应的浓度,某些时候貌似非常合理的成分组合,仍然可以导致护肤品不良反应的出现。

    台湾的多位学者最初关注护肤品成分的功效,逐渐认识到护肤品需要进行上市后监测。因此,在“护肤品咨询”中,虽然对主要成分、防腐剂等要给予关注,通过预先了解消费者可能过敏的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消费者预防护肤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仅仅了解护肤品成分距离“护肤品咨询”的目的仍有差距。要预先发现护肤品不良反应并采取正确的措施,“肌肤监测”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2什么是护肤品使用中的“肌肤监测”

    在“护肤品咨询”中所进行的“肌肤监测”,主要是指在护肤品使用前、使用中,对使用护肤品的皮肤局部进行定期检查,通过利用放大镜放大面部局部皮肤,仔细观察皮纹、皮沟及皮脊的分布特点、角质代谢病态特征、真皮混浊/透光程度、毛发生长与残存、色斑分布/形态/消长等现象,局部炎症表现及血管扩张、血液渗出情况;以及伍氏灯下皮肤化学成分的显色、分布等,并在护肤品使用过程中记录上述这些细节的变化情况,来监测个体皮肤对护肤品使用后的反应。通过有效“肌肤监测”,以及原先所使用护肤品的停用,甚至是替换,可以渐渐观察到皮肤状态的改善。护肤品使用过程中通过正确的皮肤检测,明确护肤品使用前后皮肤的变化情况,有助于确定是否继续使用或者更换护肤品。

    3“肌肤监测”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概述

    目前进行“肌肤监测”主要使用50X的放大照相仪器与伍氏灯,后者尚无法做电子纪录。50X电子皮肤镜应用于皮肤科已有多年历史,之前只应用于皮损的检测[5-13]。伍氏灯的应用也局限于皮损发现或黑素诱发[14-18]。然而经过长期对正常皮肤50X放大结构与化学组成的观察,可以归纳出一些皮肤生理与病理变化的特征。通过获取面部皮肤照片,并对放大的照片与皮肤化学物质分布状态进行判读,进一步获取皮肤状态的相关信息。50X的电子放大镜有正常光线与偏振光,当起偏镜和检偏镜调置于相互平行的位置时,此时的图像以皮肤表面特征为主;当起偏镜和检偏镜调置于相互垂直的位置时即为偏振状态,可有效去除皮肤表面反射光的干扰,所观察到的图像则以表皮以下的微观特征为主[19];而采用放大的Wood's灯作为皮肤功能的检测,同时反映护肤品对皮肤作用。

    一般推荐的监测时间为新护肤品的使用前、使用后1周、2周、4周,在护肤品使用过程中需要每个月监测一次。如果面临季节、生活环境变化导致需要更换产品的话,则建议继续使用前、使用后1周、2周、4周的周期性监测。

    4医学界学习与推广“肌肤监测”的必要性

    虽然“肌肤监测”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在中国大陆地区尚未深入普及,但是其在护肤品正确、合理使用及对于早期发现护肤品不良反应中的巨大意义,使“肌肤监测”非常有必要深入开展及普及。有别于医师对于护肤品成分的学习,实际操作“肌肤监测”可以避开纷杂、难解的作用、副作用、成分相互影响、不纯物等误区。并且由于实际的皮肤反应/细胞结构变化,操作者可自行发现某些尚未被报道或纪录的现象与反应,补足现今护肤品成分可能忽略的、未知的成分—皮肤相对反应。反之,如果不使用“肌肤监测”程序,护肤品导致的不良影响逐渐加重,至消费者皮肤出现明显红斑、瘙痒、干燥、烧灼时,护肤品不良反应对皮肤的伤害已经很明显。消费者面临的不仅仅是个体美观状态的影响,还需要进行有效治疗措施,增加个人负担的同时,还会和销售产品厂家出现纠纷。

    消费者通过实时的“肌肤监测”,能与护肤品咨询师产生良好互动,有效沟通护肤品之使用习惯、方式、效果与不良反应等,可以早期防止护肤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专业“护肤品咨询师”也可以教育消费者“肌肤监测”相关知识,共同讨论正确的、安全的产品与使用手段,从而做到有效维护消费者肌肤健康及美丽。

    [参考文献]

    [1]齐显龙,高 剑,刘 岚,等.护肤品咨询系列讲座(一)—概述[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12):1810-1811.

    [2]齐显龙,刘 玲,刘 岚,等.“药妆品”系列讲座(三)—维生素与药妆品[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8):1218-1219.

    [3]Baumann LS. Less-known botanical cosmeceuticals[J]. Dermatologic Therapy,2007,20:330-342.

    [4]吴 艳,杜丽霞,陈 璨,等. 含马齿苋及牛油果树提取物护肤品对乏脂性湿疹临床效果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6):349-35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09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