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1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081139
手术切除联合32P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罗梅,姬永忠,庞艳
第1页

    参见附件(902KB,1页)。

     耳部是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之一,其原因包括穿耳孔,耳部外伤及烧伤,常伴有疼痛、瘙痒等自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容貌外观,并造成了心理上的痛苦。多数患者求治心切,对术后美观要求较高。我科自2004年2月~2010年9月对16例患者不同大小、形状及和外耳不同位置关系的瘢痕疙瘩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联合32P贴敷及32P胶体注射的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22耳,男4例,女12例。年龄18~51岁。病程1~7年,单侧耳10例,双侧耳6例,瘢痕疙瘩最小0.4cm×0.5cm×0.5cm,最大5cm×3cm×2cm,病因穿耳孔所致11例,痤疮2例,外伤3例。所有病例均依据瘢痕疙瘩诊断标准诊断[1],1.2 治疗方法:手术遵循无张力缝合,局部无畸形,以及保持良好的耳部形态的原则。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患耳朝上,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10ml加0.1%肾上腺素5滴,局部浸润麻醉。沿正常皮肤与瘢痕疙瘩交界处切开,皮下分离瘢痕疙瘩组织并彻底切除纤维化的组织。根据耳廓解剖位置及瘢痕疙瘩大小,在瘢痕内纵行设计梭形切口,估计切除后留有充足的皮肤而不会引起耳廓的变形。巨大瘢痕疙瘩则将中央部分完全切除,周围部分则切除瘢痕疙瘩中间层,保留皮肤及少量瘢痕组织后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旋转皮瓣或推进皮瓣修复。术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隔天换药,观察耳廓血运情况,7天伤口拆线。

    拆线后3天,伤口表面痂皮基本脱落,伤口对位平整,无渗出者行32P贴敷。参照卢倜章等[2]介绍的方法制作32P敷贴器,每疗程给予1 000~1 500cGy连续敷贴10天为1疗程,10天后视情况重复照射,一般治疗2~4个疗程。对于瘢痕疙瘩部分切除,残留瘢痕厚度大于0.5cm的患者,32P胶体用生理盐水或0.5%普鲁卡因稀释至3.7MBq/ml,局部浸润注射至瘢痕稍显苍白,1月后视情况重复注射。

    1.3 结果:疗效评价参照蔡景龙[1]等制定的3级分类法,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评价。治愈:双侧耳对称,患耳外观满意,自觉症状消失,瘢痕完全软化变平,触之柔软,无硬结,肤色正常,治愈12个月未见复发。显效:患耳外观基本满意,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瘢痕软化60%~70%,变平,触之硬度由原来的重度变为中、轻度,略有色素沉着,随访12个月以上未见复发。无效,自觉症状和瘢痕外观、质地未见明显改变,或治疗后12个月内复发者。

    本组16例患者,随访2~3年,治愈12例,有效4例,无效者为零,总有效率100%。典型病例治疗情况见图1、2。

    2讨论

    耳部瘢痕疙瘩大部分是由于女性佩戴耳环等饰物在耳部穿孔所致,常不断增生扩大,持续数年,甚至侵及外耳周围以及颜面部,严重影响外观。它的治疗与胸、背等部位瘢痕疙瘩有所不同。胸、背等处可将瘢痕全部切除,而在耳部首先要考虑切除后的美观问题,在不影响耳廓大小形状的前提下将瘢痕尽量切除。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操作是减少瘢痕疙瘩切除后复发的重要因素[3]。笔者的原则是尽可能采用最简单的术式,不增加附加切口,减少局部手术的创伤。对于瘢痕疙瘩较小的病例,采用将瘢痕疙瘩完全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覆盖创面。面对较大的瘢痕疙瘩完全切除后直接缝合,张力大且影响耳廓外形,采用瘢痕疙瘩中央部分完全切除,周围部分则切除瘢痕疙瘩中间层,保留皮肤及少量瘢痕组织后直接拉拢缝合,而巨大的瘢痕疙瘩无法用以上方法者,则灵活采用局部旋转皮瓣,推进皮瓣修复瘢痕疙瘩切除后的创面。

    单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达40%~100%[4]。而我们在拆线后根据具体情况联合同位素32P贴敷和32P胶体注射的方法正好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成纤维细胞所产生的胶原纤维是构成瘢痕的基础,而瘢痕的挛缩又是靠肌成纤维细胞来实现的。32P系纯β射线发射体,其物理半衰期为14.3天,可对病变组织进行较长时间的照射,可抑制成纤维的增殖分化。进而抑制瘢痕过度增生,另外可破坏瘢痕内血管,使血管内皮细胞萎缩,阻断瘢痕内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32P发射的β射线射程最大可达8mm,但5mm处组织吸收仅为0.9%[2]。因此单纯32P敷贴适用于面积较小,突出于表皮小于5mm的增生瘢痕,而对于那些考虑到耳廓的形状,仅部分切除瘢痕疙瘩,残留瘢痕厚度大于0.5mm的患者,我们采用32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放射治疗的时间,我们认为在拆线后3天伤口表面痂皮部分脱落后即可开始,但术后伤口愈合较差,继发感染者可推迟在拆线后1周内进行。

    [参考文献]

    [1]蔡景龙,张宗学.现代瘢痕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4-172.

    [2]卢倜章,秦明秀.放射性核素治疗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5-217.

    [3]FroelichK,Staudenmier R,Kleinsasser N,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90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