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9052
放射治疗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肇阅 张荣明 钟瑞佳 黄超 邢爽 吴存刚
第1页

    参见附件。

     3.2 增生性瘢痕常继发于外伤、烧伤、烫伤、感染、耳环刺激、注射和手术后等。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制涉及组织/器官、细胞、分子的各个环节,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调控的过程,目前其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8]。增生性瘢痕的治疗也十分棘手。增生性瘢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有外科手术、激光疗法、冷冻治疗、放射疗法、加压疗法、硅凝胶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基因治疗等。目前国内多采用高能电子线近距离放射治疗增生性瘢痕,但关于放射治疗的开始时间、照射次数、每次照射剂量和总照射剂量、连续照射还是间隔照射,看法与观点不一。主张术后早期照射的观点国内外学者已达成共识,但何时开始照射效果最好,还未形成共识。本实验采用不同剂量6Mev高能电子线分别照射5组实验动物模型,大体观察发现,D组与E组,实验模型创面多处出现感染现象,伤口红肿、化脓、腐烂,创口经过抗感染处理后,仍未见明显好转。由于D组与E组的照射剂量对创口愈合的副作用较大,所以该两组的实验模型未纳入实验研究。A组与B组比较发现,瘢痕数量、形态差异无显著性,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在C组中,有个别的创面出现了感染现象,经过抗感染治疗后情况好转。由此可见,放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时,在一定范围内不发生皮肤损伤的情况下,应加大单次照射剂量。故在本实验中,400cGy的单次照射剂量治疗增生性瘢痕饿效果更佳。

    3.3 HS形成的病理过程跟创伤愈合的细胞增殖期各种活性因素有关。其瘢痕组织则是由大量不规则组织基质形成的成纤维细胞构成[9]。电镜下观察瘢痕标本发现,对照组有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呈环形或旋涡状分布。其间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排列致密且紊乱。照射组瘢痕模型标本中发现,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成纤维细胞数量和血管数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这可能是因为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Mev高能电子线照射的结果,使胶原纤维的再形成过程中,减少胶原纤维的过度增生,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避免了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3.4 在瘢痕组织的表皮、真皮微血管、部分皮肤附属器中VEGF表达增强,说明了在瘢痕组织中有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的形成为瘢痕组织的增生提供了营养基础,可能在瘢痕组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岳毅刚等[10]把不同浓度的VEGF单克隆抗体注射进裸鼠增生性瘢痕模型体内发现:VEGF抗体可以通过阻断VEGF的作用,抑制胶原纤维合成和增生性瘢痕生长。瘢痕挛缩是由ACTIN为主要成分的微丝和钙离子等构成的非肌性细胞收缩系统在起作用。在整个过程中,肌成纤维细胞是瘢痕挛缩的动力来源。增生性瘢痕抗纤维化的中心策略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11]。研究表明,任何非手术治疗瘢痕有效的方法,都应该直接或间接针对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调整胶原代谢异常这一重要环节[12]。

    3.5 照射组各瘢痕模型中VEGF及ACTIN的表达降低,其中A组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由此可以得出B组与C组放射治疗效果较A组效果明显。主要原因可能就是由于加速器产生的高能电子线照射后导致成纤维细胞坏死或凋亡,破坏胶原合成和降解的平衡所致。

    3.6 经大规模多中心统计学调查显示:合理放疗并不会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的可能[13]。综上所述,治疗增生性瘢痕时,在不引起皮损、使成纤维细胞坏死或凋亡并破坏胶原合成和降解平衡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增加6Mev高能电子线单次照射剂量,其最佳照射剂量为400cGy。

    [参考文献]

    [1]石光清,支科.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增生性瘢痕机制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0):1546-1550.

    [2]Monica CT, Willem MV, Magda MW, et al. Prevention and curative manage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J]. Burns,2009,35(4): 463-475.

    [3]Bock O,Schmid-OttG,Malewski P, Mrowietz U, et al.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ring[J]. Arch Dermatol Res,2006, 297(10): 433

    [4]王春虎,黄渭清.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8, 17(4):610-611.

    [5]Morris DE, Wu L,Zhao LL, et al. Acute and chronic animal models for excessive derma1 scarring : quantitative studies[J].Plast Reconsrt Surg,1997,100(3): 674-681.

    [6]李荟元,刘建波,夏炜,等.增生性瘢痕动物实验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5): 276-278.

    [7]邢帮荣,利天增,等.建立一种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动物模型[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4,21(2):224-225.

    [8]支科,石光清.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增生性瘫痕治疗前后组织中TNF-Q表达变化的观察研究[J].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Singer AJ, Clark RA, et a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3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