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期 > 正文
编号:12179051
脂肪注射移植后皮肤质地改善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月1日 祝顺武,宋广滨,徐学武,刘国锋
第1页

    参见附件。

     1.3 移植后观察:移植完成后,每日在同一时间点测体重。

    1.4 取材:在注射后第4和第8周,将各组祼鼠各处死一半,处死时用颈椎脱臼法。用亚甲蓝在所需取材的部位作标记。沿标记线,切取大小约1cm×1cm包含注射物的皮肤组织,皮肤面向下,平置于包埋盒上,再将包埋盒置于4%甲醇中固定。后将组织转送到实验室。

    1.5 观察指标:HE染色以测真皮厚度:取材组织块,经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4μm切片,HE染色。

    Masson'染色以测真皮内胶原含量:组织固定包埋切片后,Regaud苏木精染液、Masson 丽春红酸性复红液、苯胺蓝分别染色。

    1.6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统计分析,应用t检验。

    2 结果

    所有祼鼠,注射移植后成活良好,无一只死亡。肉眼看,注射移植脂肪成活,表面有大量毛细胞血管生成,而且,脂肪移植侧血管数较对侧增多,见图1。

    2.1 体重变化:穿刺组与空白组,其左侧注射脂肪,右侧无注射物,注射后1周左右因注射脂肪存在吸收,体重有一定的下降,两周后裸鼠体重增长大于脂肪吸收,其体重表现为逐渐增加。注射凝胶组在注射3天后未见体重下降,反而增加,在注射后1周表现小副下降,后逐渐增加。具体数据见表1。

    2.2 HE染色:细胞核蓝色,胞质,肌纤维,胶原纤维和红细胞呈深浅不一红色。HE染色后,组织结构层次清晰,切片示脂肪移植侧不仅真皮层增厚,还可见血管数明显增多。用IPP 6.0图像分析软件下测真皮的厚度(表皮至真皮下结缔组织之间的距离),见图1。经测量,实验组平均真皮厚度在注射后4周为(326.00±26.27)μm对照组分别为(188.03±18.53)μm、(255.75±23.2)μm、(240.26±22.57)μm。8周时真皮厚度无明显变化。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厚,统计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凝胶组真皮最薄。具体见表2。

    2.3 Masson'染色:胶原纤维呈蓝色,胞浆、肌肉、纤维素呈红色,胞核黑。脂肪移植侧真皮内胶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见图3。

    3 讨论

    3.1 Coleman早于1990年就提出脂肪移植后皮肤质地有改善。在多年脂肪移植临床工作中,他发现脂肪移植后,受区不仅丰满了,在脂肪移植第一年里,皱纹减轻,毛孔缩小,及色素沉着减少[1-2]。与Coleman一样,在临床脂肪移植应用中Ali Mojallal 等人发现,脂肪移植后,皮肤纹理、毛孔大小、皮肤柔软度、皮肤颜色及瘢痕质地都得到了改善,并通过动物实验从组织学上证实[3]。而本实验也从这方面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脂肪移植对皮肤质地的改善。

    3.2 在本实验中,在脂肪移植后1周左右,所有鼠体重都有所下降,这可能是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注射的脂肪纯度不能是100%的,虽然在移植前经过离心,但还是有一定的组织液及冲洗用的生理盐水,这部分液体在注射后短期内定会被机体吸收;二是脂肪的吸收,这是目前脂肪移植的一个难题。但在注射大约1周后,裸鼠的体重增长量大于脂肪吸收的量,同时,脂肪的吸收量渐趋向稳定,此时,主要表现为裸鼠体重逐渐增加。其中注射凝胶组,注射移植一周内体重下降不明显,这可能是凝胶注射后,有亲水性,与体内的组织液结合,反而增加了注射物的量。但3天后还是能表现出左侧脂肪的吸收,体重有小副下降。

    在注射移植后4周与8周取材观察,穿刺组与空白组无明显区别,但注射凝胶组较空白组有明显薄,这可能是,凝胶为非生物性物质,不可吸收,注射移植后在皮下实质性占位,对皮肤有一个持续扩张作用,因此皮肤变薄。而真皮内胶原含量,各对照组间无明显区别。

    3.3 但与三个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真皮厚度及真皮内胶原的含量都有明显的区别,其改善的机制,人们认为脂肪组织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储存能量的地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除调节代谢外,在免疫、血管生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4-8]。在脂肪组织中,除脂肪细胞外,包含其它细胞,如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ASCs)、前脂肪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等[6-7,9-10],这些细胞中尤其ASCs有分泌VEGF,HGF, TGF-b,PDGF,FGF,SDF-1等生长因子或细胞因子作用[5-7,11-14]。而这些因子,可能在改善皮肤质地中起重大作用:

    3.3.1 增加胶原复合物:上述的多种生长因子,一方面,促进纤维母细胞增殖,从而增加了胶原复合物的分泌;另一方面,促进纤维母细胞分泌胶原复合物。这一双重作用,真皮内胶原复合物增多,真皮增厚[15-16]。

    3.3.2 促血管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从而使血管增生,给皮肤带来更多的营养,从而改善皮肤质地。在所有脂肪移植,或ASCs移植中,无论是肉眼观察或是微观组织检查,都无一例外地观察到了移植物周围及内部新生血管增多[3,12,15-19]。

    3.4 其它如ASCs的多方向分化潜能作用[20-22],一方面向脂肪细胞转化,增加脂肪移植效果;另一方面向血管内皮细胞转化,起血管生成重用[23-26]。脂肪组织中其它如细胞前脂肪细胞、脂肪细胞、细胞外基质、胶原蛋白生物活性片段(Matricryptins)的作用等。例如前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也可分泌一定的细胞因子;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转化;细胞外基质、Matricryptins在皮肤质地改善中的调节作用等[6-12]。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在脂肪移植后皮肤质地改善的机制研究中,主要是针对ASCs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这可能不是某单一因素的结果,脂肪作为一个外植入物的整体,引起了机体的神经体液反应,从而引起的一系列调节的整体效果。

    3.5 这些假设,都与本实验有相符,实验组脂肪注射移植侧有皮肤质地改善作用,但对侧,其结果都是阴性。注射凝胶,与注射脂肪一样,有一个填充作用,但与注射脂肪不同,对皮肤质地并无改善作用。穿刺组,与脂肪注射移植一样,对皮肤有相同的创伤刺激,其阴性结果也正好说明,脂肪移植时对皮肤的穿刺刺激并不是皮肤质地改善的主因。而空白组,随时间的推移,其皮肤厚度并没有增厚,说明脂肪移植侧是脂肪移植起到了作用,并不是裸鼠本身的生理性增厚。

    3.6 皮肤年轻化治疗人类的永恒追求,从手术到各种注射美容,一直在迅速发展。本方向的研究,是临床发现在实验中的证实,虽然对于不存在凹陷性缺陷的患者用以年轻化治疗的直接临床应用上有一定的局限,但如果能进一步研究,探索出皮肤质地改善的机制,从中得出新的皮肤年轻化治疗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1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