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189265
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瘦素和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3月1日 闫润虎 刘晓明 白洁 于江 顾劲松
第1页

    参见附件(3475KB,5页)。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820例肥胖症患者来自2005年3月~2010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中医减肥美容专科门诊就诊者, 均符合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84例,女63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8岁,平均为38.5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3年,平均7年,轻度肥胖438例,中度肥胖270例,重度肥胖112例。

    1.2 诊断及疗效标准:单纯性肥胖症参考1991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三届肥胖研究学会会议上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断及疗效标准”[5]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三辑的诊断标准及疗效标准[6]。

    1.3 观察指标: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率(F%)、体围(胸围、腰围、髋围、股围)、腰/髋比值(WHR)、皮褶厚度(右侧肱三头肌、右侧肩胛角下、右侧脐旁部位)等肥胖指标;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血的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FBS)的水平;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Log(Fins×FBS)[7]。

    1.4 方法:穴位埋线方法:自做埋线包(弯盘1个、一次性埋线针1~2支、剪刀1把、镊子1把、2号医用羊肠线、无菌手套、纱布3~5块),250ml生理盐水备用。患者充分暴露埋线所取穴位,用碘酒棉签在穴位上做标记,皮肤常规消毒后, 左手持小镊子夹一段1~2cm羊肠线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内前端,快速刺入穴位内,得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留在穴内,查看针孔处无暴露羊肠线后,用创可贴护孔即可。24h后揭掉胶布,埋线后2天之内勿洗澡,初次埋线后针孔疼痛较重,个别患者有发热、疲乏、嗜睡等现象,这些症状均属正常反应,不必处理,1周内可自行消退。依据中医理论,每次辨证选取6~7个体穴进行穴位埋线并且随证加减,每次选用的穴位不同于前一次,可左右交替,重复使用,每2周埋线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约90天)后检查肥胖指标,1年后复查。

    1.5实验研究

    1.5.1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研制:1月龄刚断乳SD雄性大鼠100只,体重50~70g,由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定时观察大鼠的体长(H)、体重(W)、Lee's指数。凡经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大鼠体重超过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体重的20%作为营养性肥胖实验大鼠,设为肥胖大鼠组。

    1.5.2动物分组:以普通鼠饲料喂养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20只)。将造模成功的营养性肥胖实验大鼠(43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做任何治疗,为模型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1只);另一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简称穴位埋线组(22只)。各部分实验均从上述三组中随机抽取12只,组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穴位埋线组。

    1.5.3方法:分别将穴位埋线组大鼠放入固定器中,取一侧“后三里”(相当于足三里) 和“内庭”穴,无菌条件下洗手、消毒后,将医用外科2号羊肠线剪至0.5~1cm不等长度,插入埋线针中。局部消毒后将一次性埋线针刺入肥胖大鼠“后三里”、“内庭”,根据相应穴位肌肉丰度将适当长度的肠线推入组织中,退出埋线针后,以胶布固定。两侧穴位交替使用,每周埋线一次,每次均在周一早晨8:00-9:00进行,连续治疗并观察4周。

    1.5.4检测方法:由大连医科大学中心实验室采用RT-PCR等技术测定瘦素受体(OB-R)基因表达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和下丘脑瘦素(Leptin)和胰岛素(INS)等的含量。

    1.6 统计学分析:数据用x±s 表示,数据处理用统计软件SPSS12.0系统,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的减肥作用观察:经过3个疗程治疗,820例患者,治愈164例,占20.00%;显效208例,占25.36%;有效312例,占38.04%;无效136例,占16.58%,总有效率83.42%。

    2.2 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体重变化的动态观察: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穴位埋线时间的延长,患者的体重逐步下降,并且在穴位埋线治疗的早期,患者体重下降幅度较大。通过临床观察,肥胖患者在穴位埋线治疗的前2个疗程体重减轻较快,之后进入一个相对的稳定期,然后随着穴位埋线的继续治疗,体重再逐渐下降。

    2.3 穴位埋线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年各项肥胖指标比较见表1:穴位埋线治疗后(90天)患者的皮褶厚度、体重、腰围、体脂百分率、体质量指数、腰髋比均明显下降,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股围、髋围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体重、髋围、腰髋比、体脂百分率、肱三头肌皮褶与治疗前相比较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肩胛角下皮褶、 脐旁腹壁皮褶、体质量指数与治疗前相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 <0.05)。

    2.4 穴位埋线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年各项生化指标比较见表2:穴位埋线治疗后(90天)患者脂质指标中除HDL-C明显回升外,均出现了显著的回降,治疗前后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差异(P<0.01);穴位埋线治疗后患者Leptin、Ins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ISI明显回升与治疗前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5)。治疗1年后随访,患者的TG、INS、Leptin前后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的TC、HDL-C、VLDL-C、LDL-C、FBS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肥胖指标的影响见表3:肥胖大鼠体重和Lee's 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埋线治疗后,体重和Lee's 指数显著回降,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

    2.6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和血清瘦素含量的影响见表4:对照组血清瘦素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而下丘脑瘦素含量和脑血瘦素之比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埋线组血清瘦素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回降,而下丘脑瘦素含量和脑血瘦素之比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2.7 穴位埋线对肥胖大鼠下丘脑和血清INS含量的影响见表5:对照组血清IN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而下丘脑INS含量和脑血INS之比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埋线组血清INS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下丘脑INS含量和脑血INS之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475KB,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