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4期
编号:12201485
婴幼儿血管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第4期
     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女性多发,男女比例约为1:3~5。40%的IH发生于面部,其次是颈部20%。IH有其独特的自然病程,患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出现,出生后数周开始快速增殖,1岁左右开始缓慢消退,历经数年、甚或十年完全消退。临床上通常将IH分为三期:增殖期(3~12月)、消退期(1~3岁)和消退完成期(3~7岁)[1]。目前I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对IH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胎盘理论

    胎盘理论是血管瘤发病机制中的经典理论,众多证据支持这一理论。

    1.1 IH和胎盘组织表达相同的细胞表面标志:葡萄糖转运蛋白-1 (Glucose transporter-1,GLUT-1)对葡萄糖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它能为细胞的代谢增殖提供能量。在正常组织中它只表达于具有血液-组织屏障功能的微血管上皮,如中枢神经系统、胎盘滋养层,而在正常皮肤、皮下组织的血管系统中不表达。North等[2]研究发现GLUT-1在血管瘤病例中高度表达,而在血管畸形中不表达,可将GLUT-1作为鉴别血管瘤与血管畸形的组织学标志。North等[3]在血管瘤组织中检测到了在胎盘绒毛内皮细胞特异表达的表面标志:FcRγII(Fc recptorγII, FcRγII,又称CD32)、Lewis Y 抗原(Lewis Y antigen,LeY)、分层蛋白(merosin)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9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