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2年第17期
编号:12333942
瘢痕疙瘩发病机制的研究进(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第17期
     瘢痕疙瘩(Keloid ,K) 是发生于皮肤损伤如创伤、烧伤、手术或穿耳洞后,胶原和细胞外基质(EMC)合成和降解失衡,以胶原过度沉积于真皮层为特征的皮肤胶原性疾病。与增生性瘢痕不同,瘢痕疙瘩的生长特征具有其特殊性:表现为超过原伤口界限的、过度的、持续性的、渐进性的向周边正常皮肤侵袭性生长,呈瘤样增生,所以俗称“蟹足肿”,被称之为良性真皮肿瘤。同时,瘢痕疙瘩周围的正常皮肤附属器被破坏,甚至消失,该疾病无自限性。单纯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必须辅助电子线照射等后期综合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增多, 对于瘢痕疙瘩的形成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就近年来涉及的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1 人种与肤色

    以Koonin[1]为代表的专家研究发现,有色人种瘢痕疙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白色人种,并且瘢痕疙瘩主要发生于色素聚集的部位,如前胸、后背、耳垂,几乎不发生于手掌和脚底等色素稀少部位。Koonin认为黑素细胞刺激素的变异对瘢痕疙瘩的发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遗传机制

    瘢痕疙瘩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严欣等[2]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瘢痕疙瘩家族中易感基因发现,瘢痕疙瘩家系的易感基因可能位于18q21.1区域内 ......
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