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4年第20期 > 正文
编号:12639347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修复及其作用机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10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20期
     2.3 促进再上皮化: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增殖及分化形成新的表皮层覆盖创面。Azari等[13]采用MSCs治疗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发现创面可到达完全再上皮化,且炎症反应轻、肉芽组织薄、瘢痕减轻;有实验观察到MSCs可促进表皮细胞向创面中央迁移,且对MSCs移植后的愈合组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MSCs表达CK19,表明MSCs可分化为表皮细胞而促进创面的再上皮化[14];MSCs在创面局部可增生分化为多种创面修复所需类型皮肤细胞,如:角质形成细胞、内皮细胞、外周血管壁细胞、毛囊细胞、皮脂腺细胞、汗腺细胞等,促进皮肤创面愈合及毛囊、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的再生与重建[15-16];Aoki等发现在MSCs、皮下脂肪前体细胞、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基质上接种角质形成细胞,3种胶原基质均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成活,但只有MSCs能促进表皮网状嵴样结构形成,并延伸到基质内[8];有实验研究显示MSCs分泌的IL-6、IL-8、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及bFGF等在皮肤创面愈合及组织再生方面起到重要调节作用[5];Velander等[17]发现自体成纤维细胞可促进新生上皮形成。

    2.4 促血管生成的机制:血管生成是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创面愈合需要氧气和营养成分,创面肉芽组织内新生血管血液能为创面愈合提供条件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8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