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5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609856
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患者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联合高度差异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2015年第8期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类错牙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方法:在未做过正畸治疗的115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incisor mandibular plane angle,IMPA)以及下颌联合高度(symphysis height,LH),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的骨性安氏III患者的下颌牙槽代偿和下颌联合高度的差异。结果:下颌联合高度和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III类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在骨性安氏III错牙合中,下颌联合高度(LH)与下颌平面角呈正相关,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IMPA)与下颌平面角呈负相关。结论:骨性安氏III类错牙患者长面型的趋势导致下颌联合变长,下前牙代偿性舌倾随着长面型的趋势加重。

    【关键词】垂直骨面型;骨性安氏III类;下颌联合;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5)08-0054-03

    人类的颌面部复合体趋向于保持面部的比例与和谐而存在一定的代偿机制。当任一基骨,无论是上颌骨或下颌骨,偏离其正常的牛长模式时,其余的颅面结构就会试图掩盖这种差异而发牛相应的反应。在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中,常常观察到上切牙的代偿性唇倾以及下颌切牙的代偿性舌倾。而在垂直方向上,这种代偿机制是通过下颌联合的长度变化实现的。

    本研究对115例未经过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观察不同垂直骨面型的安氏III类错骀患者下颌联合高度的变化趋势和下颌牙槽代偿趋势。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自2012年10月-2014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U腔医院的成年患者115例进行研究,年龄18~42岁。所有患者拥有完整的恒牙列。排除正畸治疗史、颌面部不对称、严重拥挤和牙根吸收的患者。

    其中,30例安氏I类均角患者作为对照组,85例骨性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为实验组。根据垂直骨面型,将实验组分为高角组(SN-MP>40°,S-Go/N-Me> 68%) 28例、均角组(290≤SN-MP<40°,62%≤S-Go/N-Me≤68%) 30例、低角组(SN-MP<29°,S-Go/N-Me<62%)27例。

    1.2 测量项目

    下中切牙一下颌平面角(IMPA)为下中切牙的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下颌联合高度(LH)是下颌切牙根尖到颏下点距离。115例患者的X线头颅侧位片均使用Winceph8.O软件进行测量。测量结果由作者本人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测量,并在2周后进行重复测量。测量值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后取2次测量均值。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P (牛磊 郑颖 刘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