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88583
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手术对大角度外斜视矫正的效果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3月15日 《中国美容医学》 2019年第6期
     3 讨论

    外直肌后徙作为治疗外斜视的常用术式,一般认为外直肌的后徙量在8~10mm[7],若后徙量较大,肌肉的附着点移到解剖赤道部后则可能引起眼球外转障碍,因此对于大角度外斜视的矫正手术通常需要对眼部多条肌肉进行操作,手术难度较大且对眼部肌肉创伤较大[8],另外术中缝针时容易穿透眼球壁,术后眼部组织水肿严重且癜痕组织较多,对患者的面部美观造成一定影响。

    相关研究对部分外直肌麻痹病例进行MRI检查发现,上、下直肌移位手术后的上、下直肌的肌腹并未沿着起点到新附着点的最短路径走行[9-10],上、下直肌在移至眼球赤道后的位移路径较小。因此,有学者认为眼球存在“功能赤道部”,外直肌退到解剖赤道部后,只要不超过功能赤道部,则不会引起该肌肉的功能障碍[11]。

    大角度外斜视患者在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因其后徙量不足导致斜视程度及眼位矫正有所欠缺[12-13]。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对常规双眼外直肌后徙术进行适当改良,结合大角度外斜视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了外直肌后徙量。结果显示,行改良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的患者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24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