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140548
中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规范化护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2011年第2期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规范化护理。方法:对1126例患儿用37~40℃中药液进行浸浴及相应的经络刺激,浴前、浴后30min、1h各测量体温一次,观察患儿对药浴操作的依从性、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体温下降928人,有效率为82.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规范化、人性化的护理能够增加了患儿药浴的安全性和依从性,有利于提高疗效,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

    【关键词】规范化;中药浴;小儿外感发热;操作方法;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03-01

    中药浴即在沐浴的温水中加入中药的煎煮液或提取物,使药液浸渍全身,利用药浴的温热刺激和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达到治疗之目的。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多发病,常因小儿给药困难使疗效降低而病程延长。我科对1126例外感发热患儿使用中药洗浴方法退热,同时进行规范化、人性化的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儿科门诊外感发热患儿1126例,体温37.5℃~38.5℃,年龄6m~6y,病程<48h。

    2 操作方法及护理

    2.1 药浴前护理

    2.1.1 护士举止大方,精神饱满,耐心热情的对待患者,用亲切的语言进行交流,建立和睦的人际关系,给患者以心理支持。

    2.1.2 浴室内采光良好,整洁美观,可播放悦耳的音乐或患儿喜爱的歌曲,调节室温至24℃~26℃创造温馨的洗浴环境。

    2.1.3 准备浴盆、一次性浴罩、体温计、浴巾、毛巾、浴托等。浴盆上罩一次性浴罩,卡通水温计放入浴盆中全程监测药浴温度,根据患儿年龄和体重注入35℃的温水14L~28L。

    2.1.4 遵医嘱将所需中药浸泡、煎煮,滤除药渣,将煎煮液注入浴盆温水中,水温约37℃~38℃,原药渣加水,第二次煎煮、过滤备用。

    2.1.5 评估患儿症状、既往史、过敏史及精神、心理状态等,确定患儿是否适宜进行药浴。

    2.1.6 嘱患儿排空大小便,测量体温,脱去衣服,以浴巾包裹患儿,检查全身皮肤情况。

    2.2 药浴中护理

    2.2.1 抱患儿至浴盆旁,用浴盆药液中的玩具引逗患儿玩耍欲望,然后将患儿双足放入药液中,待其适应药温后坐入盆中或半躺在浴托上,1岁以下的患儿药浴时半躺在沐浴床上,坐位时水位在膈肌以下[1],半躺药浴时背部水位应达双肩;取毛巾覆盖患儿肩背部及胸腹部等身体外露部分。舀盆中药液淋洗液面以上患儿皮肤,待患儿对37~38℃温水浴适应后,再取第二煎药液避开患儿的身体,加入浴盆逐渐调药温至39~40℃进行热水浴[2],并保持温度至出浴。

    2.2.2 用小毛巾先逆手阳明大肠经走向擦拭双上肢,延足阳明胃经走向擦拭双下肢,自下而上擦拭脊柱两侧皮肤,然后按揉风池、风府穴各30次、提捏大椎穴5次,推天柱骨5次,用打马过河的手法清天河水5遍。

    2.2.3 在患儿入浴10min时,给饮适量温开水。

    2.2.4 患儿药浴15~25min,用温水冲洗遗留在皮肤上的药液;3岁患儿用淋浴器冲洗,3岁以下患儿用量杯接温水冲洗,水中加入1~2滴花露水。

    2.3 药浴后护理

    2.3.1 浴后立即用毛巾擦干身体和头发,然后以浴巾包裹患儿,为患儿穿好衣服,防受凉,在浴室内休息10min后抱至观察室。

    2.3.2 观察患儿精神、出汗、皮肤情况,浴后30min、1h各测量体温一次,评价退热效果并记录,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医生。

    2.3.3 指导家长给患儿饮水,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3 结果

    体温无变化41人,体温升高<0.5℃ 89人,体温升高>0.5℃ 68人,体温降低<0.5℃ 120人,体温降低>0.5℃808人。体温总下降率为82.42%,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

    4 讨论

    (1)外感发热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开窍于鼻,外邪自口鼻或皮毛而入,客于肺卫[3],束于肌表,郁于腠理,致使肌肤闭郁,卫阳受遏,导致恶寒、发热、无汗等;中药浴是以中药性味功能和脏腑经络学说为依据,利用全身皮肤给热、经络刺激和皮肤对药物的吸收,达到开泄腠理、发汗解表、协调脏腑等作用;洗浴过程中,加用童趣十足的穴位推拿,如用打马过天河的手法清天河水时,操作的节奏配以“哒、哒、哒,小马过河了”等丰富的语言描述,加上形象的肢体动作既引起患儿的参与兴趣,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

    (2)中药浴也属护理学用热范畴,根据皮肤对冷热刺激能引起温度感受器产生强烈反应,但在几秒钟后对温度的感受就会逐渐减弱[4],及热疗可使血管扩张,但持续用热30min~45min后,则血管收缩[5]继发效应理论,并对1126例中药浴的患儿进行临床观察表明,药液温度应从37℃逐渐升至39~40℃;洗浴时间以15min~25min为宜,这样既降低了水温变化对患儿的强烈刺激;提高患儿对药温的适应度,又减少了因洗浴时间长导致疲倦,而产生烦躁、哭闹等抵触情绪。

    (3)采取热药入盆时避开患儿,全程监测洗浴药温,防止烫伤患儿,1岁以下使用沐浴床,防止患儿滑动、溺水及灌水入耳。药浴时饮温开水,既助尿少药浴的患儿汗出;也防药浴出汗多的患儿体液丢失过多而引起晕厥;药浴过程观察患儿的面色、精神、呼吸、体位、出汗、有无过敏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药浴、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等护理方法,提高了药浴疗效,确保了患儿药浴的安全。

    (4)和谐氛围的营造、趣味性的洗浴过程、生活密切看护人的陪伴等都有效缓解了患儿的紧张情绪,是提高患儿洗浴依从性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中药浴护理的规范化、人性化,能指导护士进行规范性的中药浴操作,能增加患儿的安全性和依从性,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过程中,对中药浴的实施质量及治疗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北京: 中国中医出版社,2006:196

    [2] 于淑芬, 周宗顺 .小儿理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4

    [3]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2

    [4] 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7:316

    [5]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1~82, 百拇医药(秦凤华 田春贤 桑伟群 侯江红 单海军 王雅丽 董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