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697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刘丽 刘永梁 马志
第1页

    参见附件(1894KB,2页)。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62-02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低体温是指中心体温低于36℃,临床上一般将中心体温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有文献报道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护理的常见问题,现对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发生的各种方法和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旨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降低术后并发症 ,提高围手术期的护理质量。

    1 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1 麻醉因素: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

    1.2 环境因素: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因素 ,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 ,更容易导致病人体温下降。

    1.3 年龄因素: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如< 1 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 以上可下降3-4℃。老年人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

    1.4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也是重要散热源。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大量快速输注冷晶体或库血可使体温下降。据观察 ,在室温下输入1 u 4℃ 冷冻库血或1 L 冷晶体液可使体温下降0.25℃。有报道,500 ml 库存血在5~10 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 0.5~1℃。因此 ,大量输入未复温的液体或血液可明显降低机体温度。此外,若患者在术前皮肤消毒时身体暴露时间过长,同时冷消毒液刺激;手术过程中非手术部位的暴露及手术部位暴露体腔的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患者低体温。

    1.5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术前禁食 8 h左右 ,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抵抗力差,手术引发的冷刺激易引起体温下降。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6 保暖措施不利:患者在转运过程中、麻醉复苏时保暖措施不利。

    2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2.1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正面影响[4]: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

    2.2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负面影响:人们往往未重视低体温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它可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凝血机制障碍、药物代谢速度降低、削弱机体的免疫力、伤口愈合时间延长、感染增加、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住院时间延长,还可引起严重心肺疾患。

    3 预防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目前在临床上对低体温手术患者最为常见的护理措施为:加强体温监测并采用各类保温措施。

    3.1 加强体核温度监测:体表各部位温度相差很大,室温23℃时,足温为27℃,手为30℃,躯干为32 ℃,头部为33 ℃,核心温度则比较均衡。核心温度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断、鼻咽部、口腔、直肠等处测出。口温测量适用于清醒合作病人;鼻咽部温度测量在人为降温时反应体温的变化较为迅速;而直肠温度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是比较理想的测量部位。对手术病人常规监测体核温度,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低温并发症发生。

    3.2 保温措施

    3.2.1 心理护理:由于术前病人情绪的波动在术中容易发生低体温 ,因此加强手术前的心理疏导有助于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3.2.2 调节室温: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 22~25℃,湿度在40%~60%,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 27~29℃。

    3.2.3 覆盖物:在接送病人时注意病人保温 ,不要过多暴露病人。最好车床上的被子每次接送患者前预先加温。由于躯体暴露热量容易散失 ,而且体表温度比中心温度下降速度更快 ,因此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应尽可能减少身体暴露面积 ,注意肢体保暖 ,尤其对于小儿、 老年人及危重病人。对于手术部位皮肤 ,采用含碘的 3 M手术粘贴巾粘贴在切口周围裸露的部位 ,保护皮肤 ,减少皮肤散热 ,减少手术中无菌单对皮肤的冷刺激。

    3.2.4 电热毯的应用: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温度,但要在电热毯上面辅一次性中单,防止漏电。

    3.2.5 减少因消毒液蒸发带走的热量:因为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 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量 ,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因此 ,在手术消毒过程中不采用挥发性的消毒液 ,可用Betadine 等消毒液代替挥发性的消毒液。

    3.2.6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术中若静脉输注大量低温液体可诱发寒战 , 每升冷晶体液使体温下降0.25℃,短时间内输入大量 4℃ 的库血 ,不但可造成低温 ,还可引起心律失常 ,甚至心脏骤停。有研究表明 ,静脉输注的液体复温至 37℃ 可以预防低体温的发生。因此 ,进行输液、 输血前用加温器将液体、 库血进行复温是最简单、 最有效地预防体温下降的方法(但有些药物如青霉素、 维生素 C等不能加温) 。

    3.2.7 呼吸道的加温:用干燥、寒冷的空气进行通气时,经呼吸道可带走约10%左右的代谢热量。因此,热化气体,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可减少深部温度继续下降。在全麻患者中应用人工鼻,能保持呼吸道内恒定期温度和湿度。因为人工鼻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

    3.2.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行胸、腹腔手术的患者体腔暴露后易发生体温下降,即使手术室室温在22℃,故术中应使用温盐水浸泡的纱巾和温液体冲洗以及注意保护术野等以减少体热散失。术中如需等待快速冷冻切片或摄片透视时,应用盐水巾或皮肤保护膜覆盖创面,减少热量和水分的丧失。此外,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腔的液体应加热, 以40℃为宜。

    3.2.9 红外线辐射器:比其他加温器械效果差,因它不能预防持续的对流损失,而且很多部位的皮肤并不与辐射表面相平行;婴儿加热表面大小与身体大小之比较成人大,辐射加热器效果较好。

    3.2.10 充气保温疗法:研究表明,充气加温是较稳定、有效的方法, 是目前认为最有效而可行的方法。此方法的优点是:采用高对流加温装置,可选性的加温垫,接触面积上半身可达35%,下半身可达36%,升温效果好。充气式保温毯操作方便, 重量轻,复温效率快;分为四个不同温度档次, 可根据不同程度的体温, 给予低体温手术患者最佳的保暖措施。充气式保温毯的设定合理, 能持续维持所设定的温度, 不会造成烫伤或温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反应。

    4 小结

    目前,很多手术室逐步意识到维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以及围手术期保温护理的重要性。手术室护士除了配合麻醉医生严密观察体核温度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94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