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140190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0级糖尿病足的效果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1日 周凤娟 张凤菊 赵春艳 刘淑文 高云英 董丽娟
第1页

    参见附件(1946KB,2页)。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干预对0级糖尿病足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符合Wagner[1]分级标准的 0级糖尿病足患者,给予控制血糖常规治疗、糖尿病教育、足底反射区按摩、动脉注射利多卡因+罂粟碱治疗20天,出院后进行社区教育并跟踪随访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9.58%,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干预对0级糖尿病足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治防糖尿病足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足;0级;股动脉注射;足底反射区按摩;糖尿病教育;社区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501-01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符合Wagner分级标准0级糖尿病足的患者96例,排除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脑、肾、造血系统疾病患、神经、精神疾病、妊娠期、哺乳期。其中男58例,女38例,年龄34~62岁,病程15.6~23.5年。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予饮食控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空腹:目标值4.4~7.0mmol/l,餐后2小时:目标值5.6~10.0mmol/l,同时给予川穹嗪活血化淤、丁咯地尔扩张血管、弥可保营养神经治疗。

    1.2.2 糖尿病教育:病人入院后,护士及时评估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制定个性化糖尿病教育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血糖监测、足部保健知识、足部护理的方法、低血糖的处理等。

    1.2.3 足底反射区按摩:按摩前先用温水清洁足部,然后患者取仰卧位,有长趾甲的先修剪,足部涂按摩油,由下至上按摩,力度柔和适中。按摩方法:用食指关节按揉足部基础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5min,用拇指按揉胰腺、血糖代谢区(双侧小腿胫骨内侧中段)各5min;用拇指点按心、肺、肝、脾等反射区各50次;用拇指点按脾俞、肾俞、足三里、解溪、八风等穴位各50次;重复按揉基础反射区(肾、输尿管、膀胱反射区)5min。

    1.2.4 股动脉注射药物:2%利多卡因10mg+罂粟碱30mg,生理盐水3ml稀释后缓慢股动脉注射,1次/天。并做好股动脉注射治疗的护理,治疗前耐心解释病情,介绍治疗成功病例,并向患者讲解注射方法、目的、好处、注意事项,必要时可让患者参观病友的注射过程,消除患者的顾虑;操作前协助患者排尿。治疗中严格掌握注射速度,时间不少于1~2min,注意观察有无胃肠道不适、潮红、头痛、出汗、皮疹、直立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治疗后协助患者压迫针眼30分钟,以免注射部位出血,并嘱患者直腿平卧2h。

    1.2.5 社区健康教育随访:患者出院后,继续社区健康教育跟踪随访12个月, 社区教育形式包括在社区设立健康教育宣传栏,专版刊出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制作并发放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宣传卡;建立老年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定期电话随访足部护理情况;定期召开糖尿病足的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心理指导;饮食、用药指导;足部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①显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消失,踝肱指数>0.9;②有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时间缩短、程度减轻,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增加200米以上,踝肱指数0.6~0.9;③无效:下肢发凉、麻木、疼痛未改善,间歇性跛行的行走距离增加200米以下,踝肱指数≤0.6。(2)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3)神经传导功能:用肌电图仪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

    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两组疗效比较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3 结果

    3.1 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后,显效43.75%,有效45.83%,总有效率89.58%。

    表1 中西医综合治疗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

    3.2 治疗后腓总神经MNCV、SNCV变化较治疗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较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 综合治疗护理前、后腓总神经MNCV、SNCV、足背动脉血流量、血流平均速度比较(x±s)

    4 讨论

    我们调查发现,基层医院糖尿病患者普遍缺乏足部护理有关知识,足部护理行为不良,糖尿病足预防保健知识61.3%来源于医护人员,82%的患者希望得到社区健康教育指导,加强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知识的教育和社区跟踪随访,提高患者足部自护能力,对预防DF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国外研究发现,单纯健康教育对DF高危人群截肢率的下降并无明显效果[2],及早进行有效地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是防止发生足部溃疡和截肢的关键。

    糖尿病足的发生往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Wagner分级法,0级糖尿病足皮肤完整,没有发生溃疡,主要表现为肢端供血不足,皮肤发凉、麻木、刺痛或灼痛、感觉迟钝,最基础的改变是血管内皮受损,血小板黏附、释放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E2刺激血管平滑肌增生,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动脉闭塞、局部缺血。罂粟碱是经典的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对脑血管、冠脉血管、周围血管都有良好的松弛作用,并有溶解血栓、抗凝、降低毛细血管脆性的作用[3],对周围血管栓塞性疼痛、跛行、溃疡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据报道,对于治疗头痛过量应用止痛药者,经过应用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并进行8个月的随访后发现90%的病人疼痛减轻,72%的病人不再用止痛药[4]。说明利多卡因具有较好的解痉、止痛的作用。在基层医院救诊的患者大部分是农民,经济收入水平偏低,利多卡因、罂粟碱价格便宜,副作用轻微,取材方便,采取股动脉注射给药,较全身用药而言,高浓度药物可直接到达下肢病变部位,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生物全息学原理认为[5],人体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着整个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人的心、肺、肝、脾、胃、肾、肠、胰腺、等脏器都在足部有特定的反射区,全面按摩足部反射区和穴位,可有效刺激脑干网状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启动人体的调节机制,调整代谢,快速有效调节血糖。其次,足部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相当于“第二心脏”刺激足部反射区和穴位,能使血管扩张,全身血流量增多,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粘度降低,改善阻止缺血缺氧状态,使神经得到营养。

    临床观察结果也显示:病人肢麻、肢凉、刺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症状明显缓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4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