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2169407
氟尿嘧啶植入剂在口腔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金福子
第1页

    参见附件(1394KB,1页)。

     【关键词】氟尿嘧啶植入剂;口腔癌;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261-01

    化疗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明显延长癌症患者生存期。采用氟尿嘧啶植入剂植入肿瘤组织、肿瘤周组织或肿瘤切除后的边缘,使药物较长时间内以一定的速率缓慢持续地释放,在植入部位形成较高浓度,并在浓度梯度作用下向周围逐渐、缓慢地扩散,同时药物被淋巴细胞吞噬进入淋巴,提高了药物在淋巴结内浓度,延长药物在淋巴结内滞留时间。这样在局部肿瘤细胞较长时间被高浓度的药物杀死,血液和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也会被化疗药物所抑制,起到了具有靶向治疗的目的。1998年1月至2009年2月,我院对149例氟尿嘧啶植入剂在口腔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

    男性109例,女性40例,男:女约为3:1。年龄21—86岁。按病变部位分为舌癌79例,口底癌38例,唇癌10例,牙龈癌12例,颊癌5例,软腭癌5例,其中舌癌占53.02%。按临床分期分0期10例,Ⅰ期24例,Ⅱ期44例,Ⅲ期33例,Ⅳ期38例。

    2 治疗方法

    对149例口腔癌患者行间质化疗,植入缓释5-氟尿嘧啶100-300㎎(100㎎/支,植入剂为白色圆柱形颗粒,长4 mm,直径0.8 mm;安徽中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H20030345)于肿瘤组织、瘤周组织或肿瘤切除后的周围组织内,间质化疗前后查肝功及血常规等。

    3 具体操作方法

    3.1 植药部位常规消毒后,用0.5%利多卡因在植药区域皮下做辐射状组织浸润麻醉,浸润范围视植药区域大小而定。

    3.2 局麻后持专用植入针沿深筋膜与肌肉之间缓慢进针,先用带内芯的植药针(内径0.8mm)距肿瘤瘤周约0.5cm处穿入,渐入瘤体并达到肿瘤中心后,左手固定好穿刺针,右手拔出内芯,再用一辅助中空棒将药物导入植药针的内腔,然后用内芯将药棒推入至针尖处,在留置内芯的情况下退出植药针,此时药物即被留置在瘤体内,最后拔出内芯,局部压迫止血即可。

    3.3 完成第一植药通道植药后,呈辐射状进行第二植药通道穿刺,植药程序同2。

    3.4 植药完毕后,穿刺点用75%酒精棉球压迫1~2分钟,用创贴保护创面。

    4 植入后护理

    4.1 口腔癌病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再加口腔癌手术复杂,难度较高,对局部和周围损伤大,患者手术后痛苦,且不同程度影响外貌,吞咽、咀嚼、语言功能,愈合也不能肯定,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为此,病人无论生理、心理方面都存在巨大压力,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信心,故医护人员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然后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

    4.2 植入之前检查肝功能,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观察患者有无感染、出血倾向和发热。观察患者有无明显胃肠道梗阻,失水或、酸碱、电解质平衡失调。

    4.3 观察消化道反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见食欲减退、白细胞减少等轻微的不良反应,但随着剂量的增加可能出现与氟尿嘧啶注射液类似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口腔黏膜、腹泻、脱发及血小板减少等。

    4.3 观察局部不良反应

    4.3.1 植药部位可能出现红肿,硬结,轻度疼痛,多发生在植药后第4~8天,8~15天逐渐自行消失。

    4.3.2 植药部位可能重度疼痛、产生局部溃疡,多发生在植药后第4~10天,约20~60天恢复。

    4.3.3 皮下植入过钱时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9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