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综合版》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66001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后固定方法的改进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余小兰 刘玲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改进婴幼儿留置针穿刺后固定方法,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留置针针翼对婴幼儿皮肤的损伤。方法:将100例住院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穿刺后用常规方法固定,观察组穿刺成功后用灭菌棉球垫住针翼,用胶带固定针翼,然后用无菌透明膜固定,最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结果:观察组仅1例因自行拔针需重新注射,无1例皮肤受损,对照组10例透明膜滑脱,自行拔针三例,13例需重新穿刺。针翼处皮肤压红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穿刺成功后用无菌棉球垫针翼下,再加用胶带,无菌透明贴和自粘性弹力绷带固定,可降低静脉穿刺的次数,防止留置针针翼对皮肤的损伤,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和谐。

    【关键词】婴幼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革新推广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277-01

    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故在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被广泛应用〖1〗,小儿皮肤较成人菲薄,真皮结缔组织相对不成熟,真皮的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易断,毛细血管脆弱,在微小的机械性、化学性、物理性刺激下易损伤致局部皮肤炎症〖2〗,为了确保留置针穿刺成功后的留置时间,减少留置针对皮肤的损伤。我科于2010年10月对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加以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0月1日—20日,静脉输液患儿10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8例,腹泻病12例。将100例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个月至3岁,上呼吸道感染46例,腹泻病5例,行头皮穿刺31例,四肢穿刺19例。对照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个月至4月个月,上呼吸道感染42例,腹泻病7例,头皮穿刺28例,四肢穿刺2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穿刺部位,静脉充盈情况比较无显著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操作方法:对照组穿刺成功后,按常规方法用无菌透明膜固定。观察组为穿刺成功后用一条胶带固定留置针针翼,胶带上注明穿刺时间及穿刺者姓名,针翼下垫少量灭菌棉球。再用无菌透明膜固定,最后用自粘性弹力绷带围住穿刺部位一周,压住针翼,绷带重叠3-5cm,将留置针的肝素帽及“Y”型管部分固定。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留置针渗漏需要重新穿刺病例数及留置针针翼对皮肤的损伤,数据采用χ2试验。

    2 结果

    见表1。

    表1示观察组对皮肤的刺激性显著低于对照组(χ28.27 P<0.01),观察组因针管滑出需重新行静脉穿刺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96 P<0.01)。

    3 讨论

    因小儿爱哭闹、烦躁、出汗易使透明膜粘贴不牢,透明膜脱离,使留置针滑出血管,液体外渗、局部肿胀、疼痛;婴幼儿皮肤娇嫩、留置针针翼紧贴皮肤,容易导致皮肤炎症,甚至破损。重新穿刺增加患儿的痛苦及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易激发护患矛盾,对照组13例需重新行静脉穿刺中10例透明膜滑脱,3例应哭吵、用手拔脱,皮肤有压红10例;观察组自行拔针1例,因输液时间长、家属疲倦,患儿将留置针、弹力绷带、透明膜拔出,需重新穿刺,观察组无1例皮肤炎症及破损。通过两种不同固定方法的比较,改进后的固定方法针翼下面垫灭菌棉球,减少了针翼对婴幼儿皮肤的刺激,透明膜内多了胶带对针翼的保护,自粘性绷带的主要成分是弹力丝和棉,具有透气性,患儿感觉很舒适〖3〗。弹力绷带增加了牢固性,减少针体脱落的风险,减少静脉渗漏的机会,降低重新静脉穿刺的次数,减少患儿痛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使医患关系更和谐。宜于在临床推广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8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