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6年第6期
编号:1118645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6年6月1日 胡 俊 许先吟 罗耀光
第1页

    参见附件(1551KB,2页)。

    [摘要] 目的 找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将30例病例按年龄、性别、治疗前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激素治疗时间、副作用、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例病人中男性占6例(20%),女性占24例(80%),年龄12~55岁,其中有26例(86.7%)经激素治疗有效。平均血小板上升至100×109/L的时间为10天。在26例经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人中,有4例(15.4%)在激素停用后血小板再次下降,需用激素维持治疗。30例病人中有2例(6.67%)死于脑出血及消化道大出血。30例中有4例(13.3%)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无效。用激素治疗最多见的副作用为:向心性肥胖、痤疮、骨关节疼痛等。结论 ITP多见于中青年女性,绝大多数使用激素治疗有效,并且停药后无复发,少数需用激素维持治疗。极少数病人使用激素治疗完全无效,并且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均无效,其中1例患者在激素治疗无效后,行脾脏切除术后血小板仍无明显提高,血小板计数在(20~30)×l09/L之间,并无大出血表现,成为难治性ITP,其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免疫因素无关,而是血小板生成的某个环节出现阻碍,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证实。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5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