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66551
医院西药走进中国的历史残片(3)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5期
     中医存废:艰难的退却

    在城市和集镇,街道上常常有各色招牌和幌子,上书“祖传国医”、“世代国医”、“华佗再世”、“善治奇症怪疾”。医技高超的老中医往往在家中应诊,称为“医寓”。他们一般只开方不供药,求医者自觉将酬金装在信封里,多少不拘,称为“包封”。这大概是纯粹的医生,收取诊疗费。各色药铺,老板一般都是中医,自己会坐堂处方,也自己炮制出售中药,不仅医药不分家,还集医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时髦的话就是科工贸一条龙。药店也有雇请坐堂医生的,病人看病买药,可以增加药店收入。这些都是有固定地点的。另外一类是游医或草医,有看病为主的;有摆地摊医药兼营的,多数是老字号药铺的“零售店”;偏远地区摆摊的称为草医,多是出售当地特产药材,比较类似今天的中药材推销商,分高摊矮摊。高摊有 “柜台”,地点固定,矮摊就是地摊,游弋不定。不管坐堂还是游医,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个体经营,一对一服务,一直没有现代医药机构的雏形。

    中医以带徒弟的方式传授。有家传和祖传,也有拜师学技,但大部分是同乡和亲朋好友。学徒除了在药店做杂务,还替师傅做家务杂活。正式的业务传授主要是读典籍,断句,背汤头歌,采药,加工药物,熟悉各种药物。以后就开始试诊,师傅看病,徒弟号脉,师傅口授处方。再进一步就可以徒弟看病开方,师傅审查增删处方。所以中医有很强的经验性,水准参差不齐,判断检验标准模糊。1929年,西医余岩提出“废止中医案”,引发了中医存废的重大争论,余波至今不绝。

    废除中医论者首先将中医与社会革命联系起来,认为犯罪、迷信、贫困等社会病态存在,就是没有充分倡导“社会医学”即西方医学的缘故。不仅把中医等同于巫祝迷信,而且给西医寄予了强国强种的终极目标。当大规模传染病袭来,中医只能面对个体做有限的治疗。要求实行“公医制度”,所有医疗机关由政府设置,负担经费,保障全民健康。西医成为科学,救国,强壮,新医的代称,中医则成为迷信,亡国,贫弱,旧医的同义语。

    支持中医的抗辩声比较微弱,但认为消毒预防只是近30年才为世人知晓,中国人口之众,“可知细菌早之毒,不因旧医而蔓延。”所谓防疫,先造恶空气,给人民造成恐怖,是外货推销的伎俩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20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