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世界》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06451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5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医药世界》 2007年第9期
     摘要:本文报告56例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方法 对2000年3月~2006年8月接诊的56例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病均有多形性皮肤损害,可有不同程度的内脏损害及全身表现,无特异性诊断性实验检查,病变组织活检对本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皮肤变应性血管炎 临床特点 诊治 预后

    变应性血管炎是由于药物或感染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下肢皮肤,以侵犯真皮毛细血管及小静脉为主的坏死性血管炎。本院自2000年3月~2006年8月共收治变应性血管炎病人5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34例,男:女—1 :1.5;年龄14—72岁,病期7—42d。平均11.28d。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患者就诊时,单纯皮肤症状者32例(57.14%),但有发热、疲乏、头痛或关节痛者24例(42.86%)。皮损均在双下肢(双小腿及踝部为主)。皮损大部分为紫癜性斑丘疹,水疱,血疱,溃疡,少数累及臀部、上肢。典型皮损为紫红斑疹、小血疱伴小腿踝部轻度水肿.消退处可见淡褐色斑片或萎缩性瘢痕。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28例白细胞及中性细胞轻~中度增高。白细胞(11~17.7)×l09/L,中性粒细胞79% 一85%。23例轻度贫血,红细胞(2.8~3.47)×10 12/L,血红蛋白110~132g/L。血沉39例加快,30—122mm/h。肝功能33例正常,23例ALT与AST增高,分别为62.3—198U、120—150U。肾功能均正常。尿常规:11例蛋白(+),脓细胞(少许),12例红细胞少许或(+),其余均正常。胸部拍片:28例肺纹理增粗,10例无异常发现;2例做过心脏彩超均正常。OT试验无异常。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56例病人52例做活检,报告显示:真皮乳头水肿,真皮及皮下组织中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者37例(71.1%),血管周围组织均有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纤维化阻塞。DIF显示:真皮血管壁主要为lgM、lgA、IgG沉积。
, 百拇医药
    1.4 治疗方法

    1.4.1 全身治疗:56例中有50例应用激素,其中39例用氢化可的松75~150mg/d,11例用地塞米松10mg/d,全部病人均用复方丹参静滴,开始每134mL,逐渐增加至每1320mL,部分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大部分加用抗生素,分别选用红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先锋霉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同时加用潘生丁、维生素E、消炎痛、雷公藤多甙、昆明山海棠等。

    1.4.2 局部治疗:水疱血疱较大者,抽出内容物,涂以2%龙胆紫。局部无破溃涂龙胆紫锌油,溃疡面分别外用甲硝唑液及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湿敷。并用胰岛素生理盐水喷洒伤口。

    2 结果

    连续用药7d为1疗程。56例中痊愈40例,好转16例(溃疡面尚未完全愈合),3疗程后明显好转(皮损消退达70%)者l2例(21.43%)。副作用:6例出现血压增高,15例出现满月脸,9例痤疮样发疹。未愈4例结合中药治疗,方为自拟凉血四物汤(白芍10g、川芎10g、生地15g、当归12g、白茅根30g、大蓟炭15g、紫草12g、栀子10g、黄芩10g、银花10g、蝉蜕10g、甘草6g加减,一日一剂,连服l0—30剂先后痊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皮肤变应性血管炎,较其它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少见。要避免漏诊,应细致观察皮疹形状及发病部位,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系统症状。本病可表现急性、亚急性及慢性、复发性多种病情。成人较多发病,起病时往往有前驱症状,急性期发病前及发病期间可有全身不适、发热、关节痛及胃肠症状。若出现典型皮疹如紫癜性丘疹、血疱、坏死、溃疡,结合病检的共同特征是小血管(毛细血管、细小动脉或静脉)受累, 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粒细胞破碎,血管壁坏死,并有纤维蛋白样物质沉积,即可确诊。活检在本病早期诊断上的重要意义。本病在确诊中需排除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及其他原发性血管炎。鉴别要点除全身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据皮损病检。血常规、血沉异常较普遍。治疗上除常规抗炎、抗过敏外,支持疗法不可忽视。因病情缓急、轻重差异性,一般治疗所需疗程长短不一。可首选皮质类固醇,能较快地控制症状,激素无效者可用秋水仙碱或环磷酰胺;对仅有皮损的轻型病例,可用非类固醇抗炎剂。激素引起的副作用和停药后容易复发常给病人带来痛苦和使病程迁延。而非类固醇抗炎剂疗效常不显著,如本组有3例病程长达4~21年反复发作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最终可愈。曾反复用各种西药治疗未能控制复发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性不耐,感染邪毒;或由脾失健运、湿浊内停;或外感湿热,阻于脉络,下注股胫,气血瘀滞而病。本组采用四物汤活血化瘀,白茅根、大蓟炭、栀子、蝉蜕清热凉血,黄芩、银花、紫草驱邪解毒,诸药合用,收效明显。系统性损害是累及全身多系统,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综合症。由于肾脏血流丰富,且具有特殊的血管分布特点,使其更易受累。皮肤出现症状后,首先考虑是否已累及肾脏,能在患者出现肾功能不全之前,及时采用最佳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预后。笔者结合患者全身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尿液化验异常时,在常规抗炎治疗同时,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糖皮质激素,对有效控制肾脏小血管炎的病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辅仁.实用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01.369.

    2倪家鹤.内分泌性肌病.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内外科学分册[M]1986(6)1290.

    3陈楠,俞海谨.原发性小血管炎的肾脏损害[J].中国医刊,2003。38(4):9.

    4马绍尧。赵尚华.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杜,1998.746., 百拇医药(罗建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