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 2015年第1期
编号:12802143
别赌气吃“饱”饭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月1日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5年第1期
     日前,我回老家到中学同学家做客。同学跟我说,原先他妈妈一直挺爱吃饺子,自从有一次干完很累的农活,回来吃了两大碗肉馅饺子后,胃就特别不舒服。后来老人又吃过两次,吃完都不舒服,索性与饺子绝缘了。

    我接着问:“第一次胃难受时除了吃饺子还吃其他东西了吗?”老人想了想说:“吃了一个甜瓜,个儿这么大呢!”她边说边用手比划起来。我思忖了一下问:“干活时发生什么不高兴的事情了吗?”老人快人快语:“就是跟他爸生了一肚子气。干了一天累活儿,他还非要去打麻将,连饭都不在家吃,气得我想你不吃我自己全吃。”我又问:“当时吃饺子吃饱了吗?”老人笑着说:“吃饱了,生气也得吃,可撑得慌呢!以前我特爱吃饺子。”我追问:“胃难受之后怎么解决的?”同学插话道:“喝了点热水,歇了会儿,还把我爸喊了回来,慢慢就好了。可是后来就开始吃不了饺子了。”

    劳累过后,吃生、冷、硬的甜瓜,生气,紧接着又进食过饱,胃能舒服才怪呢!但罪因不是饺子,而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后来由于心理因素作怪,就开始怕吃饺子了。

    心理因素按发生的先后分为过分关注、反复强化和自我暗示三个阶段。过分关注就是第一次吃饺子出现胃不舒服的现象,放在别的时候可能第二天就没事了,或者就忘记了,但当时还在生气呢,就格外关注这种“不舒服”;反复强化则是“不舒服”得到了很多人的关心,甚至把打麻将的老伴都拽回来了,这就把“不舒服”放大了,不过只是在心理上放大了;在这个事件中,自我暗示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胃不舒服能得到关心,能让老伴回家,自我感觉“不舒服”非常好,潜意识中希望经常“不舒服”,但是“不舒服”总得有个缘由吧,于是饺子就成了“替罪羊”,表现为不敢再吃饺子,而且吃了饺子真的会感觉“不舒服”,这就有了神经症的表现,把心理问题躯体化了。

    所以在进餐前最好不要生气和吃生冷的食物,以免产生饮食方面的心里阴影。, 百拇医药(赵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