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 > 失眠
编号:13409908
慢性失眠,关键在于调
http://www.100md.com 2019年9月1日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19年第9期
     在临床工作中,很多慢性失眠患者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开各种安眠药,在他们心中,失眠只能通过服用安眠药治疗。其实,失眠并非疾病,仅仅是一种症状,在导致失眠的诸多原因中,精神心理因素是慢性失眠的主要原因。因此,患了慢性失眠症者不要盲目紧张,应先自我分析一下失眠的原因,如果只是心理因素导致的,只要做好自我调适即可改善睡眠。对于因其他因素引起的睡眠问题,自我调适同样能事半可功倍,达到最佳疗效。

    调整认知 不少人对待睡眠常有一些错误的认知,并因此产生焦虑和恐惧。比如认为每天晚上必须睡足8小时;夸大自己失眠的严重程度,甚至认为自己整夜没合眼;认为睡的时间长就是睡得好,身体就好,睡的时间短,身体就易出现各种毛病,等等。这种对睡眠的错误认知,增加了患者的压力,导致失眠症状也越来越重。患者要学会控制及纠正各种影响睡眠的行为与认知因素,改变和消除导致睡眠紊乱慢性化的持续性因素。

    调整生活习惯 养成只在床上睡眠的习惯,做到不在床上看书、打电话、看电视。因为在床上进行其他活动时,常常会破坏睡眠的习惯。失眠者不能在床上等待入眠,以免形成“害怕失眠——致力于睡眠——失眠——更害怕失眠”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就会演变成慢性失眠。最好有睡意后再入寝,养成瞌睡时入寝与定时起床的习惯。有时因必要而晚睡,早晨仍能按时起床。遇到周末或假期,要避免睡懒觉。

    运动调节 每天保持半小时至一小时的运动,借以活动身体各器官。但睡眠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调整环境 尽量使卧室无噪音影响,养成关灯睡觉的习惯。床铺的软硬度宜适中,过硬会使人因受其刺激而不得不时常翻身,难以安睡,睡后则周身酸痛。枕高一般以睡者的一肩(约10厘米)为宜,过高或过低易造成颈椎生理骨刺。在夏季,枕头要经常翻晒,避免病菌进入口鼻,导致肺部疾病增多。

    调整饮食 睡前如有需要,可适度进食,过饥或者过饱都对睡眠不利。牛奶、面包、饼干之类食物,有助于睡眠,有饥饿感时可在睡前少量食用;而烟、酒、咖啡、可乐、茶等带有刺激性的饮料,不利于睡眠,在睡前应避免食用。

    调整心理 在睡眠不好的人群中经常有这样的现象:刚到傍晚就担心晚上会睡不着,越害怕失眠就越睡不着。有的人对睡眠时间期望过高,一旦超过预计睡眠时间就紧张焦慮,这种心理因素引起的失眠症只有通过心理调节才能达到最佳疗效。

    综合调整 导致失眠的原因复杂多样,失眠者应该结合个体实际状况,包括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质、失眠类型等,采用合适的睡眠方法。综合调节生理、心理、营养、饮食、情绪,改善工作环境、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治疗失眠需要对因治疗、系统化治疗,这样才有效果。, 百拇医药(陈福新)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 > 失眠